胰岛素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致敬陈燕铭27年,与糖尿病打一场持久
TUhjnbcbe - 2021/2/28 18:37:00
治白癜风南昌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18891.html
陈燕铭从住院区走来,步履匆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前,这位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副院长、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主任刚为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做了详细的检查评估,决定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在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中山三院创造性开展齿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年进入临床前期转化研究;作为课题主要负责人,陈燕铭称,这种治疗方式有望使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剂量减半,甚至2-3年内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中山三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糖尿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每年救治十多万人次。从成为内分泌科医生起,陈燕铭就下定决心,要在老一辈教授辉煌的基础下,为病人谋求更多福祉。

医生要为患者解决病痛

陈燕铭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归国华侨,也是建国后第一批工科大学生,母亲则是遗传学专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父母总是教育我要做一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怀揣着理想与家人的期盼,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山医科大学(现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成为该校最后一批六年制医学生。“理工农医几个领域,我们家都齐了。”她笑得开怀。年,中山三院内分泌科从大内科独立出来,刚毕业的陈燕铭赶上了科室快速发展期。在临床磨练中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吴伟康教授、曾龙驿教授,接受严格的科研培训。导师和蔼可亲,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却不低,“一是要精研业务,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学会做人,拥有医生该具备的职业操守。”多年后陈燕铭也传承了老师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立德立身,德才兼备”。老师的悉心培养加上自身的勤奋刻苦,陈燕铭成长得很快,年成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年组建并创立中山三院特诊医疗中心,并担任首任中心主任,积累了丰富的科室管理经验。我国有近1.2亿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2型糖尿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总体患病率约11.9%~43.1%。该病以预防为主,早期规范诊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晚期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为此,陈燕铭决定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识别及有效筛查作为重点突破方向之一。在她看来,作为一名管理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也需要有国际视野。年,她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中心开展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研究,年又远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糖尿病中心从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研究。独在异乡的孤独以及极大的科研压力,让她至今直呼“痛苦”。刚到不久她要做心包穿刺,将造影剂打到小白鼠心脏,拍片看视网膜血管蛋白渗透情况。“小白鼠心脏跟花生米粒差不多大,操作空间很小。”陈燕铭用尾指比画着,“若是打不准,要么造影剂无法循环,要么把小鼠打死。”有次不小心被小鼠咬了,疼痛从指尖传来,情绪失控,她找了个无人的楼梯间哭了一场。宣泄过后,陈燕铭收拾好心情,打完破伤风针又埋头练习,最终她自豪地说:“心包穿刺操作全部我包了,因为我是实验室里技术最好的。”“国外导师对学术的严谨科学态度,让我受益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陈燕铭先后在Diabetes、Diabetologia等内分泌领域顶级杂志发表学术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回国后,她继续带领团队向内分泌医学高峰发起冲击,至今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等省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如今,医院副院长、科室主任,又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兼任了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副会长、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慢病防治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行业协会内分泌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尽管已经是许多年轻医生的杏林引路人,但她依然保持着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学习心态,办公桌上长年放着两本厚厚的《内分泌代谢病学》,经常翻阅;每周二晚上7点钟,雷打不动地与课题组成员开展文献导读学习,及时获取国内外最前沿的医学动态。“梅花香自苦寒来,医学知识不断更新迭代,当医生就是要为患者解决病痛,技术上要求精益求精。”陈燕铭强调。

做人要多讲奉献

陈燕铭从不忽视、也不简化任何一名患者的诊疗需求,上午的门诊往往要到下午1点多才能结束。她也时常教育学生,疾病的诊断最重要,只有明确了诊断,才能找到最佳治疗方案,不能让患者花了钱,却治不好病。▲陈燕铭为病人诊治35岁的准妈妈李星(化名)是糖尿病患者,有三次怀孕史,两次流产,一次死胎,第四次怀孕期间血糖一直居高不下,胎动不好,医院救治,非常棘手。小孩是家庭稳固的纽带,为了挽救这个家庭,陈燕铭组织专家多方会诊,为其制定精准化治疗方案,采用先进的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监测,配合个性化动态饮食、运动管理,并且与产科医生紧密配合等措施,多管齐下,李星终于迎来新生命的诞生,陈燕铭会心地笑了。在陈燕铭看来,糖尿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场持久战,医患齐心是关键。除了提供优质精湛的诊疗技术,她还选择用笑容及真诚的沟通感染每一位患者。她常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多讲奉献,回馈社会。”有一次,一位来自梅州的年轻村干部昏迷入院,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病死率高达50%。正在出诊的陈燕铭急忙小跑回病房紧急抢救,及时果断采用床边超滤、血液透析等方法,改善内环境紊乱,纠正酸中毒及抗感染。与死神搏斗48小时后,患者终于清醒,第四天下床活动,十天后出院,劫后余生,患者及家属盛赞医者仁心仁术,大爱无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内分泌疾病谱发生根本的改变,发展亚专业组是内分泌学科内涵建设的核心,目前学科包括:糖尿病、肥胖与代谢病、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四个亚专科。“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梯队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责无旁贷。”她说。数据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6至17岁儿童青少年为9.6%。“肥胖加重身体负荷,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等。”陈燕铭指出,60%的肥胖是家族遗传,40%后天形成,常规的诊疗有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需要综合地管理和治疗。如何建设肥胖亚专科一直是陈燕铭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方的论证与调研,年,陈燕铭适时开设肥胖专家门诊;年,由她牵头,内分泌科协同营养科、康复科、针灸科等多学科,创建中山三院肥胖综合管理中心;年6月进一步开展减重降糖联合门诊,通过“3+N”联合诊疗模式:在营养+运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多个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不久前,陈燕铭刚帮助一名高二学生在三个月内减掉12公斤,如今她还在为一名15岁的女生进行干预治疗。这名身高1米4、体重85公斤的女生在3年前月经初潮后一直闭经,原来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女却变得自卑孤僻、郁郁寡欢。陈燕铭教授耐心诊治,并联合多学科制定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半年后患者露出幸福的笑脸。由于治疗效果好,海内外不少患者慕名而来。▲患者赠予陈燕铭锦旗

只身赴梅州

年2月,梅县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中山三院签署托管协议,医院新院区全权委托中山三院经营管理,并冠名为医院医院。中山三院对医院采取垂直纵向延伸管理模式,共享60多个科室的医疗资源,并派遣专家长驻,既有丰医院管理建设的陈燕铭成为首批派驻专家并兼任常务副院长。“她只身赴梅州,满腔热忱扑在推动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播了最新的前沿医学知识。”年,陈燕铭被评为第六届梅州市道德模范。水晶奖杯放在办公室小架子上,她格外珍惜,“这是梅州人民对我的信赖和认可。”原医院有80多年历史,但学科基础较差,制度不完善,在当地影响力不足,如何让近百年老院焕发新颜,医院成为最好的契机。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基础改造后,这项工作在年11月正式吹响号角。“《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有67节条款标准,一开始半天也没看懂。”陈燕铭坦承,“为了掌握三甲标准的精髓,我们多次外出取经,形成了一本页的手册。”“中山三院本部非常支持创三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梅州当地政府也很配合。”陈燕铭介绍,通过聘任双聘学科带头人、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开设名医门诊等方式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医院的技术、人才、管理模式均实现跨越式发展。粤东地区首例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梅州地区首例肩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术、梅州地区首例脑室镜下室间孔成型+透明隔造瘘术……一项项落地的新诊疗技术,大大提高了救治能力。年5月6日,医院以高分通过了三甲评审。9月7日正式挂牌那天,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在致辞中对创三甲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医院迈向新目标、实现新跨越的历史性起点。”“以往要舟车劳顿去广州,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诊疗服务。”梅州市民谭阿姨笑着说。同样高兴的还有从江西寻乌赶来的朱女士,她原准备坐5个小时火车到广州就医,听闻医院是中山三院管理的,设备先进、水平高,遂改道距离更近的梅州就诊。“能在一年半医院建设,是团队成员不分昼夜辛勤努力拼搏的成果。”想起那段艰苦时光,陈燕铭难掩激动。▲陈燕铭被评为第六届梅州市道德模范医院内分泌学科也是她到梅州后一手创建的科室,结合当地疾病谱,陈燕铭一开始为科室确立了以糖尿病为中心的四个主要特色研究方向。年,为了提高专科诊疗能力,她牵头成立代谢手术治疗糖尿病中心,打造梅州第一家专业减重团队,年又组建粤东区域垂体瘤诊治中心,通过多学科联合共同提高垂体瘤的诊断率。医院行颅咽管瘤术,但术后效果欠佳,被医院收住入院时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电解质严重紊乱等多种症状,生命垂危。陈燕铭没有放弃,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使患者转危为安。“陈院长要想做成一件事,就会想尽办法,百折不挠。”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冬玲钦佩地说。在参与医院建设的4年多光阴,陈燕铭都保持着高强度工作节奏:周一在中山三院本部,工作结束后搭夜班飞机去梅州,周五返回广州。“这样奔波一两个月甚至半年还没太大感觉,熬了几年,体力透支非常大。”但淳朴的梅州人民让她沉下心驻守,“当地民众非常善良,也懂得感恩,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改善医疗条件的渴望。”平日工作繁忙,陈燕铭对家人已经心有愧疚,到医院长驻,一家人更是聚少离多。“我对家人有很多牵挂,但梅州人民需要我,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家人也非常理解、支持和包容我。”陈燕铭说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中山三院心血管病教授,两人相知相惜。儿子从小懂事好学、成绩优异,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继承父母悬壶济世的理想,陈燕铭感到非常骄傲。父亲的一番话更令她深受教育:“梅州人民对你不薄,你要用专业特长,回馈山区人民,把医院建设好,为百姓服务。”落日余晖透过玻璃照射进来,给满脸幸福笑容的陈燕铭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放下工作,她是为家人洗手做羹汤的贤妻良母;穿上医袍,她又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医学事业中,不畏艰辛,不知疲倦。3分钟公益音乐MV《战疫英雄》向我们的战士致敬↓↓逆行守护

记住我们拥有的爱与勇气↓↓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自2月23日起,启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先进典型主题宣传工作,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省卫生健康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承办。广东卫生在线同步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定期推出一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点击左上角专辑可查阅系列报道)邀你投稿在援助湖北医疗队、医院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如果你有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记者|曾剑萍编辑|梁沐周艳梅责编|张秀丽来源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文末说点心里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陈燕铭27年,与糖尿病打一场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