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荣获年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 [复制链接]

1#

文章来自上海中医院

12月13日下午,第八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会上颁发年第十三届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我院田建辉主任医师领衔项目“肺癌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荣获二等奖,我院汤诺主任医师领衔项目“益气养阴‘舒心饮’系列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荣获三等奖。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项目名称:肺癌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主要完成人:田建辉、阙祖俊、施奇惠、罗斌、邓宇亮、周之毅、董昌盛

项目简介:

该项目提出肺癌转移的核心病机“正虚伏毒”,指导建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系(CTC-TJH-01),构建了肺癌转移的体内外研究平台,揭示了扶正中药预防肺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丰富了肺癌转移转化研究体系。有以下创新:

1.创新性的提出肺癌转移“正虚伏毒”学说:“正虚”主要是免疫衰老和免疫逃逸为主的免疫抑制内环境,“伏毒”指高危人群或术后患者体内存在循环肿瘤细胞和休眠肿瘤细胞等,“伏毒”具有“毒自内生,深伏血道,内藏脏腑,流注全身,伺机为患,正盛则伏而不出,正虚则出而为病”的特点;揭示肺癌患者“伏毒”的临床表达规律。

2.建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系,揭示“伏毒”生物学内涵:以微流控芯片结合免疫磁珠技术分离循环肿瘤细胞,确定其形态学表征,单细胞外显子测序证实其来自原发灶,实验研究证实其具有干细胞表型、休眠、耐药性强、致瘤性和肺转移能力等生物学特征,丰富了“伏毒”的生物学本质,进而建立CTC-TJH-01细胞系。

3.构建肺癌转移特异性研究平台,完善肺癌转化研究体系:体外建立了CTC-TJH-01细胞悬浮培养模型,体内建立了可以体现肿瘤所处免疫内环境的类人源化小鼠模型;揭示了扶正中药诱导循环肿瘤细胞失巢凋亡抗肺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证实中药蠲除“伏毒”防治转移的作用,促进临床应用。

项目融合中医学、肿瘤学、免疫学等多学科进展,创新肺癌病机认识,完善了肺癌转移亚临床阶段的理论;从循环肿瘤细胞角度揭示“伏毒”的生物学内涵,构建转移研究平台,提高肺癌转移精准干预水平。提出的“正虚伏毒”的论著获得年中国科协优秀论文遴选计划优秀论文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9个项目资助;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收录5篇,引用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做主题发言21次;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2名;本项目提出的理论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理论创新及基础研医院推广应用。

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项目名称:益气养阴“舒心饮”系列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人:汤诺、林钟香、邓兵、沈琳、周忠焱、肖颖、孙丽华、王杰、唐靖一、魏娜、高继梅、陈明

项目简介: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中医学对CHD的防治历史悠久,但该病证侯病机复杂多变,方药作用机制不甚明确,影响了中医药防治CHD整体疗效的发挥。

项目组经过大量文献挖掘,结合本科室近40年的临床经验,提出CHD的关键病机在于“气阴两虚”,其中“气阴两虚,因虚致瘀”是基本病机,“风邪入络,脉络阻滞”是重要的发病环节;并经过近例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得到证实。包括经例随机、双盲、多中心的研究证实“益气养阴”法对心绞痛的总体有效率为90.91%;在94例“益气养阴”与“活血化瘀”治法的随机对照研究,89例结合GPIIb/IIIa等血小板活化因子评价心绞痛和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50例舒心饮通过调脂和抑制炎症因子,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例舒心饮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再评价等系列研究中证实了“因虚致瘀”和“从虚论治”的论点;在86例“益气养阴祛风”法治疗心绞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联用“祛风”药有抑制TNFα、IL-6、IL-8等炎症因子的作用,61例舒心祛风汤研究中证实可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促进心肌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证实了“风邪入络致病”和“从风论治”的论点。

项目组应用大鼠、小鼠、豚鼠、斑马鱼、细胞,通过急性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动脉粥样硬化、心衰等模型,在器官、组织、细胞和蛋白水平印证益气养阴系列方能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炎症介质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心室重构、胰岛素抵抗、心肌细胞凋亡,促进胆固醇转运途径、血管新生,在CHD的关键发病环节上论证益气养阴系列方的多靶点干预机制。

基于大量临床有效性证据,项目组创新性地提出CHD“气阴两虚”的病机学说;遵循GCP原则,多层次论证益气养阴系列方防治CHD的临床和理论基础,方法可靠,结论可信,临床效果明显。本项目补充完善了CHD的中医学术体系,对提高CHD的防治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3篇,其中20篇论文总共被引用次,其中SCI1篇。培养博士6名,硕士15名。成果推广和学术经验,应用于7家医院,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