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3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医院肝癌研究所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复发肝癌微生态系统的单细胞全景分析”。该论文运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系统地展示了肝癌原发肿瘤和早期复发肿瘤的免疫微环境的差异,揭示了早期复发肝癌特征性免疫图谱和免疫逃逸机制,为靶向肝癌免疫微环境为基础的治疗新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相关成果发布会于12月24日在上海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樊嘉,医院副院长周俭,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孙惠川,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杨欣荣,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长三角首席代表杨爽,华大研究院超级细胞研究所所长刘龙奇、华大研究院精准健康研究所所长金鑫,华大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吴逵等出席会议。发布会现场合影
发布会上,樊嘉院士在介绍该研究成果时提到:肿瘤治疗进入免疫时代,但有关肿瘤免疫机制的认识还不足,这项研究深入解析免疫微生态的演化在促进肿瘤进展中的机制,在临床实践中对肝癌免疫治疗、联合治疗,以及新药研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樊医院与华大继续合作应用最新技术,更深入探索肿瘤未知的机制。
汪建进一步强调了华大在组学技术的创新突破,对认知生命、认知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单细胞、时空组学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变革对不同肿瘤生物学机制的理解,更期待科学技术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取得更多研究成果,助力提升精准医学水平。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是最为恶性的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其术后5年内复发率高达60%-70%。肝癌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肝癌的复发机制,解析复发肝癌的免疫微环境,进而寻求有效的靶向免疫干预策略,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病人总体生存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12例原发肝癌和6例早期复发的肿瘤及癌旁组织的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类型分布、状态和表达特征等方面系统地比较了原发与复发肝癌的差异,描绘了复发肝癌中独特的肿瘤微环境。
研究设计示意图
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主要免疫细胞类型在原发和复发肝癌中的均能检测到,但复发肝癌组织中有较多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和CD8+T细胞,而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低。这些免疫组成的差异在4例配对原发和复发肿瘤的单细胞数据和47例配对的原发和复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吴靓博士介绍到,复发肿瘤中看似非“典型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并未能给复发肝癌带来良好的预后。因此,研究人员进一步对CD8+T细胞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复发肝癌中的CD8+T细胞并不像在原发肿瘤中的那样处于典型的耗竭状态,而是以高表达KLRB1(CD)为主要特征,处于一种固有细胞样、低杀伤、低克隆扩增的状态。并且通过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处于该状态的细胞的富集与肝癌的不良预后相关联。
复发性肝癌中CD8+T细胞高表达KLRB1(CD)呈现低细胞杀伤表型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复发肿瘤中有更多比例的表达CD基因(编码PD-L1蛋白)的肿瘤细胞。通过细胞相互作用分析及多色荧光染色,研究者推测复发肿瘤细胞可能通过PD-L1-CD80竞争性抑制DC细胞激活T细胞的所需的CD28-CD80结合,从而影响DC对T细胞的有效激活,这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肝癌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CD基因(PD-L1)在复发性肝癌的肿瘤细胞高表达竞争抑制DC细胞激活T细胞
本研究揭示了原发性和早期复发肝癌之间肿瘤微环境的差异,探究了复发肝癌中免疫失活状态的形成原因。这为深入地理解早期复发相关的机制,寻求新的肝癌的免疫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资源。
医院樊嘉院士、杨欣荣主任医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石平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医院孙云帆主治医师、周恺乾博士,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吴靓博士、钟裕博士、侯勇研究员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推荐阅读
广州健康院在TCR-T治疗HBV相关肝癌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CRISPR/Cas9敲除CAR-T细胞表面的CD5基因或能增强其攻击癌症的能力
谢琦团队:首次在CAR-T细胞和其靶向的胶质瘤干细胞中实现了CRISPR功能全基因组筛选
暨南大学陈功团队运用神经再生型基因疗法,给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新希望
建立长效免疫记忆,克服免疫疗法无应答,溶瘤病毒联合PD-L1抗肿瘤更有效
Cell:新发现颠覆对杀伤性T细胞的传统认知,有助开发出更好靶向实体瘤的CAR-T细胞
一文读懂丨外泌体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NK细胞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的疗效积极,前景广泛
盘点丨最全汇总20余个癌种靶向免疫药物清单(含医保覆盖及价格)
新一代BTK抑制剂泽布替尼获中、美指南双重推荐,开启CLL治疗新蓝图
用自己的免疫细胞“杀死”肿瘤!首位接受TILs疗法的晚期肺癌患者疗效显著
盘点丨FDA共批准近50种新疗法,覆盖十大实体肿瘤
高致死性免疫不良反应如何处理?版专家共识发布
Science子刊详解:临床试验表明靶向GD2的CAR-T细胞有望治疗神经母细胞瘤
疾病控制率高达90%!新型癌症疫苗mRNA-对多种实体瘤有效
广州健康院在IL-6跨信号对CAR-T细胞抗肿瘤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张进课题组发表iPSC来源的CAR-iMac可用于新型免疫细胞治疗
Science子刊: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在体内破坏癌细胞
GUT:中山大学张革团队揭示肿瘤内细菌促癌转移机制
《研究前沿》重榜发布:免疫联合疗法、BCMACAR-T、肠道菌群、PROTAC、CRISPR等入选
PNAS:胰岛素或许已经开始遇到了进化上的“死胡同”,使得大多数人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PNAS:胰岛素或许已经开始遇到了进化上的“死胡同”,使得大多数人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王红阳院士/杨文研究员团队:抗衰老新宠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多篇文章聚焦成纤维细胞在癌症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仁医界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