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无小事,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不可估量的医患纠纷和(或)不良事件。
案例分享
小蓝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新护士,这天她遵医嘱去给患者李大爷注射胰岛素......
护士小蓝:“李大爷,我来给你打早餐前的胰岛素了。”
患者李大爷:“好的好的,谢谢小姑娘,真是麻烦你了。"说完,李大爷就把肚子上的衣服撩起来让小蓝打针。
打完针后,小蓝就火急火燎的赶去忙别的工作了。
可李大爷早晨要去做空腹B超检查,床头还插着「早餐禁食」的牌子,小蓝都给疏忽了......
结果,在检查的路上李大爷就发生了低血糖,幸好家属随身带了糖在身上,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反思
案例中,患者床边的「早晨禁食」的牌子,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而临床上早晨需要空腹的除了做检查,还可能是其它的项目,比如当日手术等等。
若是在给患者注射胰岛素的前后,护士能够再多和患者或家属交待两句(比如注射胰岛素后半小时内进食等等),这时候大多数患者肯定能反应过来说今天早晨不能吃东西,因为要进行检查或者手术之类这样的话,护士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告知医生并进行补救。
那么问题来了,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你能及时判别出来吗?出现低血糖后又该如何处理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吧~
重点回顾——低血糖的相关知识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作为年轻护士更是要熟练掌握专科知识,低血糖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低血糖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多有出汗、心悸、饥饿感、颤抖、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冰冷等。
中枢神经症状:初期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伐不稳,后可幻觉、躁动、易怒、性格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夜间惊醒、大汗。
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症状低血糖。
2、低血糖的处理流程
牢记2个「15」,进食15~20g含糖食物,等待15分钟测血糖。
1)清醒患者口服15g含糖食物,包括:2~4块方糖、一大勺蜂蜜、ml~ml可乐、新鲜水果汁、4片梳打饼干等。
如果血糖仍小于等于3.9mmol/L,再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
如血糖在3.9mmol/L以上,但距下一顿饭还有1个小时以上,给予含淀粉或和蛋白质的食物,以避免在下一次进餐前血糖再次下降。
2)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即立刻按医嘱给予20~40ml50%葡萄糖静脉注射,每15分钟监测血糖;
如血糖仍小于等于3.0mmo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60ml静脉注射。
3)如患者口服阿卡波糖降糖,出现低血糖最好口服葡萄糖片。
4)如使用长效磺胺类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不易纠正,可能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意识恢复后需观察24~48h。
5)每次处理完低血糖应进行原因分析。
来源;护护士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