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北老八景与安东老八景 [复制链接]

1#

“东北老八景”的说法主要是从网上关于锦江山的宣传上了解到的。网上甚至说锦江山是“东北八景”之首,令丹东人无比兴奋和自豪。但是,当你理性、细致地分析,并查找评定八景的出处,及其它七景到底花落谁家时,你竟然会一点准确线索都找不到,只剩下一些人用现代眼光杜撰了。有人罗列了长白山、鸭绿江、沈阳故宫、千山、医巫闾山、镜泊湖、凤凰山、八大部等等,锦江山与这些大牌的风景名胜对比排列,未免有些牵强。尽管我对锦江山情感至深,但我还是坚信:“东北八景”之说不权威。就如当年我在天津的盘山看到的“中国十五大名山之一”的宣传时,有着一样的感受。我大胆猜想,这“东北八景”的说法,一定只是在那个封闭的年代(民国时代),一个固定的小的范围内(安东县),那些小部分文人雅士茶余饭后编排出来的。

(这张80年代的照片,片中的一老一少是我同学和她的姥姥)

实事求是地讲,锦江山虽然美丽,但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家碧玉。没有古圣先贤的足迹,没有动人的神话传说,没有宗教圣地的传播和影响,更没有气势恢宏的山势、或独特奇异的地质景观。她仅仅是一处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有水榭楼台,有绿树成荫,有百花争艳。除此之外,拿什么资格去坐上东北八景之首的交椅?就是在今天,如果丹东人评定自己本地区最美丽的“八景”的话,抛开情感因素,锦江山入围也是很难的。毕竟现在的丹东地区具有着三个国家级风景名胜、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多个省级名胜、森林公园、保护区等等。但是,重要的是,丹东人对于锦江山的情感是永远难以割舍的,她与其它景点有许多不可比拟的地方。很有意思的是:据称是安东“民国县志”里记载的“安东老八景”里却没有锦江山。网上关于“安东老八景”的具体描述是:

1、宝山远眺:登元宝山远眺,新旧市街烟火万家,远近江山流峙中外,三韩故国新旧义州历历在目。

(用现代眼球去品味百年前)

2、顶歧烟峦:顶歧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一、二、三、四、五区之间,周五十余里,高二千余尺。山势嵯峨,峰峦歧出,阴雨之前烟云霏拂其上,附近居民有谚云:顶歧山带了帽,不用三天雨雪到,试之屡验。

3、虎耳双峰:虎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突兀江畔,双峰矗峙,状如伏虎。东与朝鲜新义州相对,左扼鸭江,右控九连,江河环绕,形势雄壮,甲午一役,清军曾与日军鏖战于此。

日军在虎山下搭建的渡江浮桥

4、浪头三叠:三道浪头在县西南三十里,鸭绿江流至此一曲成为港湾。上有高阜,下有深流,中外入口汽船皆停于此,水涨时银涛雪浪,层叠而起,触岸有声,汽船出口为起碇之标准焉。

5、鸭江帆影:县治濒鸭绿江岸,开埠以来,帆墙云集,每当江上风起,帆影高张,放棹中流,随波上下,若近若远,大有乘风破浪之观。

(日伪时期的鸭绿江)

6、小寺桃林:小寺山在县西南一百一十里,环山无杂树,种桃成林。每当春日花放满山,前迎黄海,左映鸭江,鱼舟往来,别饶风景,不啻武陵桃源。

7、古寺钟声:朝阳祠在县西六十五里,三级村有古寺遗迹。春夏早晚间,时闻钟声,既而寂然,人皆疑深山何处钟?又天阴时闻老僧诵经,木鱼聒耳,村人颇以为奇异。

8、公园叠翠:安东公园因元宝山天然邱壑点缀而成,古木葱茏,枝柯交映,高高下下,风景宜人。每当夏日,绿树满山,苍翠欲滴,层峦叠嶂,远绝红尘,游人终日不绝。

以上就是介绍“安东老八景”的全部内容。不难理解的有三个景点:宝山远眺、浪头三叠、鸭江帆影。顶岐山据介绍就是现在的五龙山,这个历史地名我不了解,也不怀疑;虎耳山就是虎山,直到今天我们也是这么介绍虎山的。但是,上面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是有差异的。虎耳山应该在县的东北方向,它却描述在西北,这个错误太低级。好在“有东与朝鲜新义州相对,左扼鸭江,右控九连….”的具体定位。至于“甲午一战,我师曾与日军鏖战于此”也是有史据的。五龙山在县北,若说西北方向还有些牵强。但在四十里(20公里)左右远的北部,高两千余尺(七百米左右)的山,又被形容的那么美,也只好相信就是五龙山了(主峰.5米)。依照虎耳双峰、顶岐烟恋的描述来看,这个“县志”也是极不够严谨的。再加上“宝山远眺”中把新旧义州讹称为“三韩故国”(正确的三韩故国应在朝鲜半岛南部,原百济、新罗一带)。我也敢断言:这个县志的可靠性不强。

有人怀疑县志的内容是不是被我们理解错了,为什么没有锦江山?甚至有人直接就说:“公园叠翠”这个景点指的就是锦江山。从它的景色描述来看,从已经有了“宝山远眺”入选的常理来看,这第八景应该就是指锦江山,而不是元宝山。也有人猜想,锦江山当时是被日本人控制的,不让中国人游览,所以才没有被评选。这也不太切合实际。但是,我倒支持这个景点是指锦江山而不是元宝山的意见,因为元宝山公园在民国时代最著名的是寺庙而不是“叠翠”。恰恰是锦江山的风景符合了它的描述。

(日伪时期的锦江山)

有人又说,丹东著名的凤凰山和青山沟为何没有入选?可能是因为民国时期这两块地盘尚不属于安东县。况且,青山沟景点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发现和开发的。

最令人纠结的两个景点就是“小寺桃林”和“古寺钟声”。

根据小寺山的描述,基本上对应了东港市的小寺山。这也是网上几乎一致的看法。据说,小寺山的桃林早已不存在了,但是,总还可以用“前迎黄海,左映鸭江,鱼舟往来,别饶风景”这些描述来印证吧!于是,我决定抽出时间实地考察一下。

事实上,这个很不起眼的小寺山估计高不过百米,面积也很小,它位于东港市新沟菜农委的小寺村。据当地农民说,“寺”曾经有过,但谁也说不准确切位置。桃林早已不存在了,山坡上到处都是板栗树。我饶有兴趣地登上了山顶,对照一下县志的描写。“前迎黄海”基本是准确的,看得很清楚,但距离不算近;“左映鸭江”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视觉较为模糊;至于“渔舟往来”,那只有凭着感觉了,也许当年的天辽地旷,就如我们过去能看到闪亮的星星似的,这种感受是绝对真实的?

(远望小寺山)

(小寺山上远眺黄海)

而“古寺钟声”到底在哪?目前没有一个人能说的清楚。凤凰山曾有个著名的朝阳寺,名字、名声都贴边,它最后毁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已经重建。但它的地理位置与描述差距太大。丹东及周边的几个有名的古寺,如于家沟的弥陀寺、宽甸曾经的响水寺等等,与县志记载也都有较大差距。要找准这个地方,需要三要素基本重合,即:三级村、朝阳寺、县西六十五里。我根据描述,在地图上按照“县西六十五里”左右地方查找,像圆规一样划线。突然,一个地名让我眼前一亮。“三级台!”东港市长安镇的三级台村。名字和距离都很适宜,我的灵感告诉我: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地方了。再查证,据年的安东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安东县境区划最初是“六十四牌”,继为“四十八牌”。有沙河镇、九连城、珍珠泡、五道沟、六道沟等熟悉的地名。其中,还有“三接台”的名字,就是指现在的“三级台”一带。印证这个地方的最大线索,就是“古寺遗迹”了。还是需要现场论证。

到了三级台村一看,不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山林深处。据当地村干部介绍,此地没有流传过较大寺庙的说法,倒是三级台村下行不远有一个佛老村,有一个古庙遗址,但它的名字叫“长安”寺。于是,在这位村干部的引领下,我去实地考察。据介绍,古寺可能最晚建于明代,清光绪年代重建。有“草庙三间,塑泥像数尊,东西廊六间,山门一座”,但毁于“文革”时期。除了两颗直径达一米的百年古树依旧沧桑挺拔外,只剩下几块石头了。我只能这样想,估计这个古寺,从它的年代、它的气势、它的幽静来看,还是有资格评为“八景之一”的。

安东老八景,就这么扑朔迷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