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的治病来说,有效控制血糖是最基础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阻止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最终的目标,所以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治疗都是可选择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
其中药物治疗又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两种方式,两者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血糖为什么会升高?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进餐后血糖升高便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将血糖运送进细胞中被利用,当胰岛细胞受损或死亡时则不能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或是细胞上胰岛素进入的通道(受体)受阻,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便大量的滞留在血液中,血糖便升高了。
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就是针对这一过程来起作用的。比如降糖药有五类,有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使用这类药物的前提是机体有一定数量的胰岛素,药物的刺激才能起作用,如格列类降糖药;有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药物,适用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的患者,如罗格列酮等;有减少胃肠对食物中葡萄糖吸收的药物,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如阿卡波糖等;有增强肌肉等细胞对血糖利用的药物,如双胍类的二甲双胍等。而胰岛素即是直接补充所缺少的胰岛素,弥补胰岛细胞分泌能力的不足。
由此可见,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最直接,不但可以弥补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不足,还起到了帮助减轻胰岛细胞工作负荷的作用,对胰岛细胞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阻止与延缓胰岛细胞渐进性受损,有利于减缓病情发展。但需要注射起效,且剂量过多容易引起低血糖,很多患者不愿意使用。
降糖药是口服起效,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并不能直接解决胰岛素不足的根源问题,甚至还需要刺激残存的胰岛细胞加倍工作,相当于是“鞭打病牛”,长期使用可造成胰岛细胞的进一步受损而加重糖尿病病情,且药物在体内需经肝肾代谢,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调整降糖药的种类及用量,将降糖药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制定降糖药及胰岛素的治疗方案,通常遵循几个原则:
胰岛细胞功能尚可,血糖不是很高时,可选择降糖药胰岛细胞受损较重、肝肾功能受损或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如妊娠、手术时,可选择胰岛素治疗,称为胰岛素替代治疗;也可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注射一次长效胰岛素控制基础血糖,同时减轻胰岛细胞负担、保护胰岛功能,称为胰岛素补充治疗。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做好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是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才能以最小的药量获取最大的降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