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美莫司乳膏价格贵不贵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329.html招收肿瘤代谢与营养治疗专业进修生(3)
医院(医院西区)
肿瘤营养代谢治疗学科及其组建背景
维持良好营养状况对于一个需要手术、麻醉、化疗、放疗肿瘤患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活跃生存”致患者机体异常代谢,表现形式为体重丢失。良好营养状态是患者化疗实施的前提条件,而化疗以减少肿瘤负荷方式,为异常代谢状态改善提供基本保障。营养代谢治疗已成为临床肿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推动整个学科的巨变。
“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定义:专业应用临床肿瘤学和临床营养学技术手段,实施肿瘤学和临床营养学诊断,合理实施抗肿瘤治疗和营养疗法,治疗原发疾病暨相关并发症,纠正患者能量-营养素代谢紊乱,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为什么建设肿瘤营养与代谢治疗亚专科?
1.肿瘤患者营养紊乱:能量异常代谢+营养不足
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和能量-营养素代谢异常。营养物质不足、过量或比例异常,与机体的营养需求不协调,从而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组成、功能及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度两个方面,涉及摄入失衡、利用障碍、消耗增加三环节。肿瘤营养不良特指营养不足,具如下特征: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良性疾病,消化道肿瘤高于非消化道肿瘤,65岁以上老年患者高于非老年患者。荷瘤机体应激状态、肿瘤组织“活跃生存”及抗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及化疗)导致肿瘤患者能量-营养素异常代谢状态和营养不良发生。
能量-营养素代谢异常是肿瘤患者死亡最常见原因。肿瘤患者机体能量及三大营养素代谢处于异常状态,表现为?患者机体能量需求总体增加显著;?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肿瘤细胞以糖酵解方式获取能量,大量产生乳酸;?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血浆氨基酸谱异常,骨骼肌萎缩、内脏蛋白消耗;④患者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增加,体脂储存下降。
2.肿瘤营养代谢治疗=抗肿瘤治疗+营养治疗+代谢干预
临床营养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维持和改善营养状况。选择适宜的营养途径、营养成分及营养素剂量,可发挥保护内脏功能、调节免疫、干预炎性反应和营养代谢,提高肿瘤患者的抗肿瘤治疗耐受能力,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作用。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ASPEN)年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再次强调营养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认为对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积极开展营养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营养代谢干预治疗包括能量-营养素的补充及其代谢过程的干预。为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要,采用静脉营养、肠内管饲及口服营养补充(OralNutritionalSupplements,ONS)等方式补充能量和营养素,同时采用给予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具药物效用营养素等方式减少分解机体代谢。只有了解荷瘤状态下机体营养素需求和体内代谢过程,特别是其异于平常代谢状况和病理生理特点,制订结合于抗肿瘤治疗的营养治疗计划,方可达到有效的营养治疗的目的。因此,临床肿瘤学与临床营养学有机结合促成了新的临床肿瘤学亚专业----肿瘤营养代谢治疗学,肿瘤营养代谢治疗学是指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分级和分期,甚至分子遗传性征,在患者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过程中,使用营养代谢治疗有助于抗肿瘤治疗方案顺利实施,改善能量-营养素代谢异常状态,促机体康复愈合,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一些研究显示,外源性营养物质不会改变肿瘤增殖特性,却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和脏器功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甚至使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抗肿瘤治疗的机会,或延长生存期。限制营养物质供应,对机体危害明显,抑瘤作用却不佳。
欧美地区权威临床营养学会,早已将临床营养学技术运用于肿瘤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外源性营养物质不会改变肿瘤增殖特性,却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和脏器功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甚至使部分患者重新获得抗肿瘤治疗的机会,或延长生存期。限制营养物质供应,对机体危害明显,抑瘤作用却不大。年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ESPEN)就强烈推荐肿瘤放疗、放化疗期间为避免治疗引起体重丢失和治疗中断,使用强化饮食治疗和口服营养制剂以增加摄入能量(A级),并认为对于非濒死阶段难治愈患者,得到患者同意,提供肠内营养尽量减少体重丢失(C级)。良好的营养状态是患者接受并顺利完成抗肿瘤治疗的前提条件,而抗肿瘤治疗减少肿瘤负荷,又为异常代谢状态改善提供保障,能量营养代谢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学重要组成部分。
3.肿瘤罹患人数量剧增,营养紊乱为公共卫生问题
近五十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达到三次30%增幅,第一次为期20年(年-年),第二次10年(-年),第三次仅6年(-年),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及生命的常见疾病。其中易发生营养不良消化道肿瘤占年新发病例43.3%,肿瘤疾病死因序位前七位中消化系统肿瘤占四位:胃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肿瘤患者营养紊乱发生率高达40%-80%,晚期患者甚至超过80%,直接导致约40%患者死亡,这样的状况应该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肿瘤患者的整个诊疗历程大致分三阶段:首先,积极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然后,常规抗肿瘤治疗不再获益,或不易实施。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多采用对症、支持的方法应对多样的临床征象。最后,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因医疗技术快速提高,第一阶段有效治疗后大量新发患者生存下来,进入诊疗历程第二阶段。因期别较晚和反复接受损伤较大的抗肿瘤治疗,患者营养不良和能量-营养素异常代谢陡然高发,对营养代谢治疗的需求增加,同时抗肿瘤治疗的技术难度也急剧升高。营养不良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占用医疗资源增加,削弱治疗效果,增加并发症,缩短生存时间。处于该时期肿瘤患者既需要接受高难度专业化的抗肿瘤治疗,更需要相应的营养代谢治疗,现有学科及临床专科设置远不能满足这部分患者的诊疗需求,导致大量晚期肿瘤患者处于低质量生存状况,病情得不到规范诊治和有效控制,加剧政府、患者家庭巨大资金和资源投入,和社会医疗资源大量浪费的被动局面,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4.医护肿瘤营养代谢治疗水平低,阻碍抗肿瘤疗效提升
美国肿瘤放化疗营养诊疗率基本达到%。欧美地区肿瘤临床多设立由医生、临床营养师、药剂师和护士组成“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SupportTeam,NST)”,我国则没有相关配套体制。这与国内肿瘤医师临床营养学知识匮乏和技能培训缺如、营养医师培训与肿瘤临床脱节、临床营养学科设置不规范等诸项因素有关。我国肿瘤临床医护人员临床营养学知识缺乏、知晓率低,对肿瘤患者临床常见营养不良危害了解和理解不深入,营养治疗不规范。尽管抗肿瘤治疗效果相对过去有明显提高,但仅获得的是“退而求其次”的疗效,另一方面,医院接受非规范化的营养治疗。该现象在国内肿瘤临床普遍存在,大量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严重影响肿瘤疗效提升。资料显示,美国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早已超过50%,而中国患者不及美国的一半,仅22-25%。这种肿瘤医师临床营养知识匮乏、临床营养学与肿瘤临床衔接不足、两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相关政策和法规滞后的现象、已成为我国肿瘤疗效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是临床肿瘤学学科发展当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诊治范围
1.适应症具有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诊断依据的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营养风险,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恶液质状态,常伴胃肠功能障碍、咀嚼吞咽困难及抑郁症等情况。?肿瘤源性进食障碍者:头颈部恶性肿瘤致吞咽障碍,癌性浸润或手术严重损伤喉返神经致进食呛咳者,肿瘤占位引起消化道瘘及穿孔、机械/麻痹性梗阻,腹腔大量恶性积液,或肠管扩张;?医源性进食障碍者:肿瘤术后消化道功能紊乱、和/或部分或完全丧失者,化放疗导致重度口腔粘膜溃烂致吞咽障碍,化疗致消化道粘膜炎、重度腹泻、或胃肠功能暂时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大剂量化疗的胃肠功能紊乱,肿瘤放疗后组织粘连致消化道梗阻者。
2.解决以下临床问题:
l营养不良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l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代谢营养治疗;
l癌性恶液质逆转治疗;
l治疗肿瘤患者肠功能障碍;
l肠功能障碍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
l非手术适应症癌性肠梗阻内科诊治;
l非手术放疗适应症上消化道癌性梗阻的内科诊治;
l代偿期肿瘤患者急重症的救治。
3.优势病种1)非手术适应症癌性机械性肠梗阻内科诊治;2)非手术、放疗适应症癌性机械性上消化道梗阻内科诊治;3)癌性恶液质逆转治疗,中、重症营养不足肿瘤患者营养代谢治疗;4)肿瘤患者中、重症肠功能障碍内科诊治;5)非手术放疗适应症食管鳞癌的多线化疗;6)中、重症营养不足肿瘤患者的抗肿瘤药物治疗;7)中、重症肿瘤急症代偿期患者的内科诊治。
三、临床技术
1.营养不良诊断ESPEN将营养风险(nutritionrisk)定义为现存的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营养风险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