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价格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202.html肺癌精准医学峰会
暨奥希替尼中国上市会报道(上)
年5月14日,肺癌精准医学峰会暨甲磺酸奥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下简称奥希替尼)中国上市会首场在郑州举行。医院吴一龙教授作为主席宣布会议正式开幕,并在致辞中指出,奥希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的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对EGFRTM突变引起的肿瘤耐药产生抑制。
在今天的内容中,吴一龙教授、上海医院陆舜教授、台湾大学医学院杨志新教授发表学术报告,回顾了奥希替尼的科研与临床探索之路;医院周晓军教授、陆舜教授、医院周清教授进一步就肺癌诊疗临床实践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会议开场仪式
EGFR的发现奠定了肺癌精准治疗的基石10年巨变
肺癌精准
医学之路
吴一龙教授指出,IDEAL1研究为EGFR-TKIs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研究结果中,日本亚组的客观有效率(ORR)较非日本亚组患者更高,首次提示EGFR-TKI疗效与种族相关。但紧接而来的ISEL研究显示,吉非替尼与安慰剂相比总人群生存期无显著差异。研究者对此反思后发现,对未经选择的患者进行TKI靶向治疗效果并不显著。INTEREST研究则使靶向治疗出现转机,该研究显示,对未经选择的人群,吉非替尼的疗效与标准化疗相当,但生活质量更高,安全性更好。进一步分析发现,亚裔、腺癌、不吸烟、女性亚组患者的生存期较安慰剂显著延长。
IPASS是首个通过选择人群评价吉非替尼疗效的研究,之后,日本两项研究进一步印证了IPASS研究的结果:EGFR突变阳性是一类独特的亚型,EGFR-TKI治疗在这部分患者中的疗效远优于化疗。吴一龙教授指出,随着靶点的精确选择,靶向治疗带来的生存获益越来越显著,吉非替尼用于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延长至36个月。众多国内外指南推荐吉非替尼作为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药物。
目前,EGFR靶向药物处于“三代同堂”的局面。LUX-Lung7研究对比了一代和二代TKI的差异,结果显示,二代TKI阿法替尼虽然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显著优于吉非替尼,但仅延长PFS0.1个月,临床意义有限。TKI耐药问题是临床必须面对的问题,证据表明,三代TKI奥希替尼为TM突变引起的肿瘤耐药患者带来进一步生存获益。
克服耐药
奥希替尼研发
探索创新之路
数据显示,约2/3EGFR-TKIs获得性耐药由TM突变引发。陆舜教授指出,关于TM引起EGFR-TKIs耐药的机制,目前有两种假说。第一种,TM突变导致“看门”基因第位氨基酸的苏氨酸被甲硫氨酸取代,导致侧链庞大,从而导致一代EGFR-TKIs与EGFR结合减少。第二种,TM突变增加了EGFR的ATP亲和力,由于一代EGFR-TKIs与ATP竞争性结合EGFR激酶结合位点,ATP亲和力增加意味着EGFR-TKIs的表观效力降低。二代EGFR-TKIs靶向TM的研究未取得显著结果,但研究显示三代TKIs可靶向EGFR突变和EGFRTM突变。
陆舜教授指出,奥希替尼作为三代、不可逆的EGFR-TKI,研究证实可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T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该药对胰岛素受体(I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亲和力低,能有效避免IGFR之间相互作用诱导的不良反应,对EGFR敏感和TM突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EGFR野生型的抑制,从而不良反应更少。
经过研究者们不懈的努力,自年AURAⅠ期研究开始至今,奥希替尼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首个被批准用于晚期/转移性TM突变阳性NSCLC患者的三代EGFR-TKI。基于Ⅰ期、Ⅱ期研究的结果,奥希替尼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加速批准。后续继续开展了Ⅲ期AURA3研究,结果充分验证奥希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现其已经在47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上市。
开启未来
AURA研究深刻
改变临床实践
杨志新教授表示,AURA系列研究奠定了奥希替尼耐药后标准治疗的地位。AURAPooledⅡ期研究显示,对EGFRTKI治疗进展的EGFRTM突变阳性的转移性NSCLC患者,奥希替尼的ORR为66%,疾病控制率(DCR)为91%,显著延长患者生存,且不良事件可控。
AURA17为中国注册的Ⅱ期研究,旨在评估奥希替尼用于东亚人群中既往EGFR-TKI进展或化疗进展后的EGFRT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得了与AURAⅡ期一致的结果。基于AURA17研究数据,年3月奥希替尼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同期,AURA3Ⅲ期临床研究发表,该研究纳入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EGFR-TKI治疗后进展,确认一线EGFR-TKI治疗后EGFR-TM突变的患者,结果显示,奥希替尼较化疗显著延长PFS(10.1个月对4.4个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70%,ORR显著优于化疗(71%对31%)。在所有亚组中均观察到奥希替尼的患者获益,且在亚裔、EGFR-TKI研究开始前敏感突变状态为Exon19敲除、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的患者中获益更明显。此外,奥希替尼相关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1%,有更好的安全性。杨志新教授总结道,对于一线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TM阳性的NSCLC患者,奥希替尼是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优化EGFR靶向药物应用中的临床实践注重检测
EGFRTM
突变检测进展
周晓军教授对EGFRTM突变检测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做了介绍。他指出,检测TM状态对于指导三代TKI治疗非常重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腺癌、大细胞癌、组织学类型无法确定的NSCLC应进行EGFR突变检测;疾病进展后应进行TM突变检测,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组织检测和血液检测。数据显示,组织检测TM阳性率为57%~62%,为指南推荐的金标准,可观察组织形态学、诊断分型、评估肿瘤细胞比例。血液TM检测灵敏度为组织检测的51%,假阴性率较高。周晓军教授指出,Cobas、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RMS)、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NGS)等技术平台在组织和血浆检测中均有应用,TM检测应使用高灵敏度的平台。此外,TM检测应组织活检、细胞学、血液、尿液标本互补应用,以提高准确性。AURA3研究显示,血检TM阳性和组织检测TM阳性的患者从奥希替尼的治疗中获益相似,但血浆TM检测阴性者,推荐再次接受组织检测以避免假阴性的发生。
关于未来方向,周晓军教授指出,首先,应对分子学耐药的阈值进一步探索,以明确何时应从治疗转向预防耐药。此外,探索三代EGFR-TKI的耐药机制也十分必要,动态、定量和多基因、多样本同步检测有助于发现三代EGFR-TKI的耐药机制。
落实临床
TM耐药患者
如何优化临床实践
陆舜教授指出,目前一线EGFR-TKI治疗后进展伴TM阳性NSCLC患者,奥希替尼是新的标准治疗。那么,明确如何优化TM耐药患者的诊疗,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明确对TM耐药患者进行干预的时机。干预时机从早到晚可分为:分子耐药、影像学耐药、临床耐药阶段。目前,NCCN指南推荐无症状或局部进展患者可继续使用一代TKI或局部治疗。IMPRESS研究显示,对EGFR突变耐药后进展的患者,化疗基础上继续使用一代EGFR-TKI并无显著获益,且TM突变状态还会影响PFS。在AURA3Ⅲ期临床研究已经明确奥希替尼治疗TM突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在临床耐药阶段再干预可能已经不合适。陆舜教授指出,影像学耐药阶段是目前较为合适的干预时机。至于分子耐药阶段时就进行干预的获益,尚在探索之中。
除耐药干预时机,检测标本的选择也很重要。研究显示,血液与组织检测TM对于奥希替尼具有相似的疗效预测作用。NCCN指南推荐:如组织不能获取,可使用血液标本检测TM,如血液检测TM阴性,则再尝试组织检测。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中数字PCR及NGS具有较高敏感度。关于三代TKI耐药后如何处理的问题,陆教授指出,这需要充分整合临床耐药模式和耐药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索。
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