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维生素D最早的临床应用是治疗地方性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之后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在体内通过肝脏25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25(OH)D,然后再在肾脏通过1a羟化酶转变为具有激素活性的1,25(OH)2D而发挥生理作用。维生素D的受体(VDR)为核受体,1,25(OH)2D通过弥散进入到细胞核内与VDR结合,进而与DNA结合而调节基因的转录。由于维生素D的代谢酶和VDR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故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维生素D作用可以分为对骨骼的作用和骨骼外作用。维生素D的作用总体而言是促进肠道对钙的摄取和肾脏对钙的再吸收。体内充足的钙磷水平对于骨骼的有效矿化极为重要。每天补充IU维生素D可预防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此外,在老年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上,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也是基础的治疗药物。大量基因、分子、细胞和动物研究均强烈提示维生素D信号传导具有诸多的骨骼外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增殖、免疫和肌肉功能、皮肤分化和增殖以及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等。根据人群观察性研究,维生素D缺乏与其骨骼外作用可能涉及的多个方面并几乎都与疾病有关。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较多的细胞和动物研究提示维生素D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密切,但是在人群或人体中所开展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主要与皮肤病(银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与其他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呼吸道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的风险之间仅存在有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还不稳定。在临床RCT研究中观察到采用维生素D治疗除了对银屑病有一定的疗效外对骨骼以外的其他疾病几乎没有任何效应。以上的发现表明我们未来需要更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更好地确定维生素D的理想代谢状态以及此理想状态是否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改善人类健康。专家简介余学锋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武汉市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EndocrineReviews》中文版、《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临床内科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药品评价》等多本杂志的编委;
?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ofSheffield)医学院博士并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研究。主要从事糖尿病及代谢性骨病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发表有多篇论文。
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