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注射液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28/4345636.html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β﹣淀粉样蛋白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循环于血液、脑脊液和脑间质液中,对神经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在脑内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参与
B.β﹣淀粉样蛋白可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C.β﹣淀粉样蛋白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
2.(2分)下列对细胞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细胞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水稻叶肉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中都有中心体
C.生物膜系统是由具膜细胞器组成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的[H]化学本质不同
3.(2分)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品种水稻中Rubisco活性(μ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水稻品种
21℃
24℃
27℃
30℃
两优
1.13
1.25
1.03
0.80
丰优
1.07
1.03
0.95
0.79
A.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
B.Rubisco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消耗大量的ATP
C.Rubisco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
D.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Rubisco的最适温度
4.(2分)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胞外细胞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只有细胞外信号F和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由于细胞凋亡无细胞外信号作用,可证明细胞凋亡和基因无关
5.(2分)将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酸的培养液中培养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取一个精子与正常的无放射性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转入无放射性的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析此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了四个带标记的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四个DNA分子
B.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都含3H标记,每个精子中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个
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标记性的染色体数为四个
D.受精卵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个
6.(2分)我国科学家覃重军及其团队成功地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浓缩”为1条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片段,加入了人工接头。该酵母菌能正常生存,可作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研究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它的染色体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操作
B.单染色体酵母可以维持酵母菌正常生存说明其他染色体是多余的
C.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D.酿酒酵母在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7.(2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阙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B.缺氧时间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刺激时长属于无关变量
C.缺氧处理20min时给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D.缺氧时细胞内ATP逐渐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
8.(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可能出现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pH是由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
C.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引发局部组织水肿
D.某正常人常吃咸鱼、咸菜,他内环境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9.(2分)科学家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其简图如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R蛋白分布于内质网膜上,是乙烯的受体,同时调节酶T的活性
B.E蛋白被剪切后的产物可进入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
C.无乙烯与R蛋白结合时,酶T有活性,使E蛋白磷酸化
D.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也能出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10.(2分)森林群落中老齡树木死亡形成的林冠层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生物群落中,林窗下与林下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样方法
B.光照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不同
11.(2分)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高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该富营养化水体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12.(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单独处理土壤的情况见下表,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以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13.(2分)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科学家利用实验鼠(二倍体)成功培育出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这意味着科学家能准确地跟踪某一基因对动物性状的长期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形态特点
B.胚胎干细胞可用于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研究
C.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培养过程中始终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最可能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
14.(2分)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紫草素的工厂化生产
B.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所依据的原理相同,都能形成杂种个体
D.试管动物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良动物的繁殖潜力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3分)如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是光能也可以是化学能
B.③和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C.Ⅰ、Ⅱ阶段所示的过程是生态系统赖以维持的重要基础
D.④、⑤过程可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中
16.(3分)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
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A.黑鸟、灰鸟的基因型分别有6种、4种
B.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可能出现三种毛色
C.两只黑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均可确定
D.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是灰色
17.(3分)DNA甲基化对于特定类型细胞基因表达的建立与维持起关键性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和胚胎早期,某些基因通过大规模的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过程进行重新编程,从而产生具有发育潜能的细胞。下列有关基因甲基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甲基化异常可引起某些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细胞的生命历程异常
B.特定阶段的细胞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的大小相关
C.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存在基因的甲基化
D.基因的去甲基化可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
18.(3分)模型建构是研究生物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模型X→A→Y中,A代表结构,X代表物质,Y代表A接受X后的变化或产物。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人的红细胞,X表示葡萄糖,则Y表示酒精和二氧化碳
B.若A表示T淋巴细胞,X表示抗原,则Y表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C.若A表示垂体,Y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则X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D.若A表示适宜光照下的叶肉细胞,X表示HO,则Y中的葡萄糖含18O
19.(3分)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D.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能够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20.(3分)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10分)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发现癌细胞能抑制免疫系统,逃避免疫监视。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Honjo证实,癌细胞过量表达PD﹣Ll分子,与T细胞上的受体PD﹣1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过程如图),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无能,使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利用从动物血清中提取的PD﹣1抗体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用于癌症治疗的“负性免疫调节”方法,已经使一些特定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PD﹣1与PD﹣Ll特异性结合后引发了细胞内代谢的一系列改变,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T细胞内葡萄糖代谢和蛋白激酶活性均被抑制,可能导致,使其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
(2)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1/PD﹣L1信号通路主要发挥生理屏障的作用,如存在于眼、胎盘、脑等部位,最大程度降低这些组织周围的免疫反应。据此推测,若使用PD﹣1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副作用可能是。
(3)请依据图中信息,提出另一种“负性免疫调节”法治疗癌症的研究思路,并利用细胞工程的某些技术,使这一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与传统化疗方法相比,“负性免疫调节”法的优点是。
22.(9分)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主要由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的。由于物理空间被这些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生物的进化非常缓慢。后来出现了食用原核蓝藻的原生动物,斯坦利称之为收割者,它们的出现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如此一来,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发生。
(1)能量进入原核蓝藻后的去向主要有(写出三个);斯坦利学说中的收割者,实际上就是生态系统中的(填生态系统的组分);物种大爆发的过程从群落演替类型上来看属于。
(2)收割者与生产者相互作用,导致物种不断增多,体现了之间的共同进化。收剖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生物,这就避免了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这是生态系统通过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
(3)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证据来支持“收割理论”:比如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浮游生物的鱼,最终会使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遗传多样性。
23.(12分)某种雌雄异株的多年生植物,其叶片的形状由基因M、m控制,叶绒毛的长短由基因N、n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该植物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I、i和R、r控制,R基因控制红色花青素的合成,r基因控制黄色花青素合成,且R存在时r不能表达,当I基因存在时,红色和黄色花青素都不能合成。
(1)针对该植物叶形和叶绒毛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亲本组合
F1
F2
卵圆叶长毛
卵圆叶长毛
卵圆叶短毛
裂叶长毛
裂叶短毛
杂交一:卵圆叶长毛♀×裂叶短毛♂
72
10
31
11
杂交二:卵圆叶长毛♂×裂叶短毛♀
70
11
29
10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符合下列情况。
A.控制叶绒毛长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片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叶绒毛长短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叶片形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②杂交一、二的F2中两对性状均不符合分离定律3:1的比例,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群体中有两种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推测这两种致死的基因型可能是;在该推测成立的前提下,若从F2的卵圆叶长毛个体中随机抽取一株,让其与F1回交,后代出现裂叶短毛个体的概率是。
(2)一纯合的白花植株与一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自交,请推断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用简洁的文字叙述推断思路。。
24.(11分)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经大鼠胰岛B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发现,高糖能诱使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容积改变,表现为氧化应激和凋亡。该研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如表为部分实验结果。
各组培养胰岛B细胞凋亡率及Bcl﹣2mRNA表达水平
组别
NO(μmol/L)
细胞凋亡率(%)
bcl﹣2/β﹣actin
高糖组
.3
14.8
0.
高糖+氨基胍组
.2
6.8
0.
对照組
.3
4.2
0.
β﹣actin: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在各种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从作用效果看,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在体外进行胰岛B细胞培养,应将其置于含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细胞存活与否可通过染色鉴定。
(3)NO是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介质,可(促进/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氨基胍能(促进/抑制)胰岛B细胞的凋亡。
(4)进一步实验发现,在高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请设计实验证明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25.(12分)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但目前我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大豆细胞中与油脂合成相关酶的基因有DGAT2、FAD2、FAD3、KASⅠ、KASⅡ,它们通过控制多种酶的合成来控制油脂合成。采用基因工程育种能大幅度快速改良大豆品质。研究人员通过RACE技术获得转录因子WRI1,并将其在大豆中过量表达,结果显示转基因后代含油量比普通大豆提高8%以上,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也显著提高了。
(1)RACE技术(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利用低丰度的转录本(由一个基因转录形成的一种或多种mRNA)快速扩增cDNA的有效方法,理论上通过此技术获取大量目的基因需经和
两个基本过程。
(2)在大豆内过量表达转录因子WRIl即可提高大豆含油量,表明WRIl基因在细胞内发挥的作用是。
(3)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对其进行酶切时应注意,以便筛选重组DNA.研究人员所选限制酶EoRV的酶切位点为…GAT↓ATC…,经其酶切后的片段还需经酶处理为未端才能与目的基因连接。研究人员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往往使用产生后一种末端的限制酶,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4)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还需经过和才能形成植株,在此过程中,的协同调控作用非常重要。
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β﹣淀粉样蛋白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循环于血液、脑脊液和脑间质液中,对神经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在脑内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参与
B.β﹣淀粉样蛋白可被唾液淀粉酶水解
C.β﹣淀粉样蛋白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
1、β﹣淀粉样蛋白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循环于血液、脑脊液和脑间质液中,可见β﹣淀粉样蛋白为分泌蛋白,
2、分泌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胞吐)→细胞外。
解:A、根据试题分析β﹣淀粉样蛋白属于分泌蛋白,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参与,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B错误;
C、β﹣淀粉样蛋白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β﹣淀粉样蛋白循环于血液、脑脊液和脑间质液中,对神经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在脑内积累可诱发老年痴呆,β﹣淀粉样蛋白属于分泌蛋白,抑制相关细胞高尔基体的功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有可能缓解老年痴呆症状,D正确。
故选:B。
2.(2分)下列对细胞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细胞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水稻叶肉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中都有中心体
C.生物膜系统是由具膜细胞器组成的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的[H]化学本质不同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与功能上联系。
2、细胞器:细胞器是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微小构造。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另外,细胞核不是细胞器。
解:A、原核细胞内也有细胞器,如核糖体,A错误;
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水稻是高等植物,其细胞内没有中心体,B错误;
C、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的[H]化学本质不同,线粒体内产生的[H]化学本质是NADH,叶绿体内产生的[H]化学本质是NADPH,D正确。
故选:D。
3.(2分)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品种水稻中Rubisco活性(μ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水稻品种
21℃
24℃
27℃
30℃
两优
1.13
1.25
1.03
0.80
丰优
1.07
1.03
0.95
0.79
A.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
B.Rubisco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消耗大量的ATP
C.Rubisco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
D.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Rubisco的最适温度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
解:A、Rubisco是催化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A正确;
B、Rubisco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为RuBP和CO2生成C3,不消耗ATP,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Rubisco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C正确;
D、表中的数据太少,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Rubisco的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B。
4.(2分)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胞外细胞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只有细胞外信号F和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由于细胞凋亡无细胞外信号作用,可证明细胞凋亡和基因无关
分析题图: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会进行分裂;信号ABCFG同时存在时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只有信号ABC时,细胞存活;没有胞外信号时,细胞凋亡。
解:A、该实验说明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会进行分裂,不能说明只要胞外细胞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A错误;
B、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会进行分裂,而癌细胞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B正确;
C、该实验说明信号ABCFG同时存在时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不能说明只有细胞外信号F和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时受胞外信号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5.(2分)将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放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酸的培养液中培养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取一个精子与正常的无放射性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转入无放射性的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析此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了四个带标记的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四个DNA分子
B.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都含3H标记,每个精子中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个
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标记性的染色体数为四个
D.受精卵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个
将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8)培养在含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酸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每个精子都含有放射性。将一个精子与正常卵细胞(无放射性)结合形成受精卵,则受精卵内一半染色体带有标记,受精随后转入无3H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则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16条染色体,其中带标记的有4条,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最多含有3H标记的染色体有4条,最少含有3H标记的染色体有0条。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了四个带标记的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有四个DNA分子,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都含3H标记,每个精子中的四条染色体都被标记,B正确;
C、由于受精卵内一半(4条)染色体带有标记,因此其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标记性的染色体数为四个,C正确;
D、据分析可知,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最多含有3H标记的染色体有4条,最少含有3H标记的染色体有0条,因此第二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标记的染色体数可能是0~4个,D错误。
故选:D。
6.(2分)我国科学家覃重军及其团队成功地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浓缩”为1条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片段,加入了人工接头。该酵母菌能正常生存,可作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研究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它的染色体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操作
B.单染色体酵母可以维持酵母菌正常生存说明其他染色体是多余的
C.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D.酿酒酵母在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
2、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
解:A、酵母菌是常用的遗传学材料,染色体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操作,A正确;
B、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浓缩”为1条染色体,并不能说明其他染色体是多余的,B错误;
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蛋白质的原料)和脱氧核苷酸(DNA的原料)作为原料,C正确;
D、酿酒酵母在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浓缩”为1条染色体数目变异,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片段是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B。
7.(2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阙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B.缺氧时间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刺激时长属于无关变量
C.缺氧处理20min时给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D.缺氧时细胞内ATP逐渐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是由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
2、题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随缺氧时间延长,静息电位先减少后增大,而阈强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
解:A、静息电位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内外浓度差,因此静息电位水平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A正确;
B、据图示可知,缺氧时间是本实验的自变量,而刺激时长属于无关变量,B正确;
C、据柱形图可知,缺氧处理20min时阈强度为35pA,此时给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C错误;
D、缺氧时细胞内ATP逐渐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进而影响神经细胞兴奋性,D正确。
故选:C。
8.(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可能出现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的pH是由氢离子维持的,与其他物质无关
C.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引发局部组织水肿
D.某正常人常吃咸鱼、咸菜,他内环境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A、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神经递质均可能出现在内环境中,A正确;
B、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B错误;
C、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引发局部组织水肿,C正确;
D、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某正常人常吃咸鱼、咸菜,他内环境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9.(2分)科学家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其简图如图。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R蛋白分布于内质网膜上,是乙烯的受体,同时调节酶T的活性
B.E蛋白被剪切后的产物可进入细胞核影响基因的表达
C.无乙烯与R蛋白结合时,酶T有活性,使E蛋白磷酸化
D.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也能出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分析题图: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没有乙烯的条件下,酶T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
解:A、由分析可知:R蛋白分布于内质网膜上。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因此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A正确;
B、乙烯与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B正确;
C、无乙烯与R蛋白结合时,酶T有活性,使E蛋白磷酸化,C正确;
D、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也能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D错误。
故选:D。
10.(2分)森林群落中老齡树木死亡形成的林冠层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生物群落中,林窗下与林下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样方法
B.光照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不同
分析柱形图: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但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下不相同,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解: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随着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深度的增加,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C、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
D、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各不相同,不能看出其种群密度是否不同,D错误。
故选:C。
11.(2分)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高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该富营养化水体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1、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一切的生命活动都依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通和转换。由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不但使生物得以维持生存、繁衍与发展。而且也使得生态系统保持平衡与稳定。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是从初级生产者向次级生产者流动。能量流动的渠道主要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来实现。
解: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该富营养化水体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A错误;
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C正确;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
故选:A。
12.(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单独处理土壤的情况见下表,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以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D.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
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所以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
解:A、该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A错误;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
C、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因此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C正确;
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正确。
故选:A。
13.(2分)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科学家利用实验鼠(二倍体)成功培育出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这意味着科学家能准确地跟踪某一基因对动物性状的长期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干细胞具有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形态特点
B.胚胎干细胞可用于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研究
C.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培养过程中始终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最可能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
胚胎干细胞:
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
2、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解:A、胚胎干细胞的形态特点是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A正确;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用于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研究,B正确;
C、二倍体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有一个染色体组,但有丝分裂后期有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单倍体是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动物单倍体最可能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D正确。
故选:C。
14.(2分)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紫草素的工厂化生产
B.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所依据的原理相同,都能形成杂种个体
D.试管动物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良动物的繁殖潜力
1、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3、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
解:A、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紫草素的工厂化生产,A正确;
B、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所依据的原理不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一般不能形成杂种个体,C错误;
D、试管动物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良动物的繁殖潜力,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3分)如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某些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是光能也可以是化学能
B.③和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C.Ⅰ、Ⅱ阶段所示的过程是生态系统赖以维持的重要基础
D.④、⑤过程可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中
据图分析:①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④表示无氧呼吸,⑤表示有氧呼吸。X表示酒精和二氧化碳。Ⅰ表示光反应阶段,Ⅱ表示暗反应阶段,Ⅲ表示呼吸作用过程。
解:A、高等植物体内,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光能,不可以是化学能,硝化细菌等可来自化学能,A错误;
B、③和④过程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和无氧呼吸,所以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
C、Ⅰ、Ⅱ阶段所示的过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维持的重要基础,C正确;
D、④、⑤过程分别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发生在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细胞中,如人体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等,D正确。
故选:BCD。
16.(3分)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
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A.黑鸟、灰鸟的基因型分别有6种、4种
B.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可能出现三种毛色
C.两只黑鸟交配,若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均可确定
D.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是灰色
分析表格: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即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即AAZbZb、AaZbZb、AAZbW、AaZbW;白鸟的基因型有5种,即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
解:A、黑鸟的基因型分别有6种(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AAZbZb、AaZbZb、AAZbW、AaZbW),A正确;
B、一只黑雄鸟(AaZBZb)与一只灰雌鸟(AaZbW)交配,子代可能出现三种毛色:黑色(A_ZBZ﹣或A_ZBW)、灰色(A_ZbZb或A_ZbW)、白色(aaZ﹣Z﹣或aaZ﹣W),B正确;
C、两只黑鸟交配(A_ZBZ﹣或A_ZBW),若子代羽毛只有黑色(A_ZBZ﹣或A_ZBW)和白色(aaZ﹣Z﹣或aaZ﹣W),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C正确;
D、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AAZbZb)与杂合的黑雌鸟(AaZBW)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毛是黑色(A_ZBZb),D错误。
故选:ABC。
17.(3分)DNA甲基化对于特定类型细胞基因表达的建立与维持起关键性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和胚胎早期,某些基因通过大规模的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过程进行重新编程,从而产生具有发育潜能的细胞。下列有关基因甲基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甲基化异常可引起某些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细胞的生命历程异常
B.特定阶段的细胞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的大小相关
C.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存在基因的甲基化
D.基因的去甲基化可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解:A、DNA甲基化对于特定类型细胞基因表达的建立与维持起关键性作用,因此基因甲基化异常可引起某些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细胞的生命历程异常,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和胚胎早期,某些基因通过大规模的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过程进行重新编程,从而产生具有发育潜能的细胞”可知,特定阶段的细胞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的大小相关,B正确;
C、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存在基因的甲基化,C错误;
D、基因的去甲基化可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D正确。
故选:C。
18.(3分)模型建构是研究生物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模型X→A→Y中,A代表结构,X代表物质,Y代表A接受X后的变化或产物。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人的红细胞,X表示葡萄糖,则Y表示酒精和二氧化碳
B.若A表示T淋巴细胞,X表示抗原,则Y表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C.若A表示垂体,Y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则X可能是甲状腺激素
D.若A表示适宜光照下的叶肉细胞,X表示HO,则Y中的葡萄糖含18O
构建模型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此题借助模型考查基础知识,只要理解生物体内各种反应或过程的具体内容即可逐项分析解答。
解:A、人的红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错误;
B、若A表示B淋巴细胞,X表示抗原,则Y表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B错误;
C、若A表示垂体,Y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则X可以是甲状腺激素,也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D、若A表示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的叶肉细胞,X表示HO,X可以参与该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O2,生成的CO2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生成葡萄糖,因此Y中的葡萄糖含18O,D正确。
故选:CD。
19.(3分)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的内涵.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D.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能够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符合生态学原理,A正确;
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
C、生态农业中巧设食物链,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符合生态学原理,D正确。
故选:AD。
20.(3分)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二氧化碳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4、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A正确;
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B错误;
C、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C正确;
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10分)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发现癌细胞能抑制免疫系统,逃避免疫监视。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Honjo证实,癌细胞过量表达PD﹣Ll分子,与T细胞上的受体PD﹣1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过程如图),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无能,使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利用从动物血清中提取的PD﹣1抗体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用于癌症治疗的“负性免疫调节”方法,已经使一些特定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PD﹣1与PD﹣Ll特异性结合后引发了细胞内代谢的一系列改变,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的功能。T细胞内葡萄糖代谢和蛋白激酶活性均被抑制,可能导致 细胞供能不足、分泌淋巴因子能力降低 ,使其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
(2)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1/PD﹣L1信号通路主要发挥生理屏障的作用,如存在于眼、胎盘、脑等部位,最大程度降低这些组织周围的免疫反应。据此推测,若使用PD﹣1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副作用可能是 在眼、胚盘、脑等部位发生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病 。
(3)请依据图中信息,提出另一种“负性免疫调节”法治疗癌症的研究思路,并利用细胞工程的某些技术,使这一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 通过杂交瘤技术生产出PD﹣L1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 。与传统化疗方法相比,“负性免疫调节”法的优点是 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杀伤,并能避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
由图示和题意可知,癌细胞膜上有“PD﹣L1”的蛋白质,可以与T细胞膜表面的“PD﹣1”的蛋白质分子特异性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无能,从而使癌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
解:(1)PD﹣1与PD﹣Ll特异性结合后引发了细胞内代谢的一系列改变,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葡萄糖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T细胞内葡萄糖代谢和蛋白激酶活性均被抑制,释放的能量减少,可能导致细胞供能不足、分泌淋巴因子能力降低,使其特异性免疫能力显著降低。
(2)由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1/PD﹣L1信号通路主要发挥生理屏障的作用,如存在于眼、胎盘、脑等部位,最大程度降低这些组织周围的免疫反应。因此,若使用PD﹣1抗体进行癌症治疗,副作用可能是在眼、胚盘、脑等部位发生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病。
(3)根据图中信息,可采用“负性免疫调节”法治疗癌症,即通过杂交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生产出PD﹣L1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与传统化疗方法相比,“负性免疫调节”法的优点是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杀伤,并能避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故答案为: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细胞供能不足、分泌淋巴因子能力降低
(2)在眼、胚盘、脑等部位发生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引发自身免疫病
(3)通过杂交瘤技术生产出PD﹣L1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激活患者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监控和杀伤,并能避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22.(9分)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认为,在前寒武纪的多数时间里,海洋是一个主要由原核蓝藻这样简单的初级生产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内的群落在生态学上属于单一不变的群落,营养级也是简单的。由于物理空间被这些种类少但数量大的生物群落顽强地占据着,所以生物的进化非常缓慢。后来出现了食用原核蓝藻的原生动物,斯坦利称之为收割者,它们的出现为生产者有更大的多样性制造了空间,而这种生产者多样性的增加又导致了更特异的收割者的进化。如此一来,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最终导致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发生。
(1)能量进入原核蓝藻后的去向主要有 呼吸作用消耗、流向收割者(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写出三个);斯坦利学说中的收割者,实际上就是生态系统中的 消费者 (填生态系统的组分);物种大爆发的过程从群落演替类型上来看属于 次生演替 。
(2)收割者与生产者相互作用,导致物种不断增多,体现了 不同物种 之间的共同进化。收剖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生物,这就避免了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这是生态系统通过 负反馈调节 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
(3)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证据来支持“收割理论”:比如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浮游生物的鱼,最终会使浮游生物的多样性 增加 ;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遗传多样性 下降 。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解:(1)光能以光合作用的途径转化为化学能进入原核蓝藻后,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收割者(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食用原核蓝藻的原生动物,斯坦利称为收割者,实际上就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物种大爆发的过程从群落演替类型上来看属于次生演替。
(2)收割者(消费者)与生产者相互作用(捕食),导致物种不断增多,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收割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生物,这就避免了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这是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使生态系统维持稳态。
(3)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些证据来支持“收割理论”:比如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浮游生物的鱼,避免了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浮游生物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最终会使浮游生物的多样性增加。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而遗传多样性下降。
故答案为:
(1)呼吸作用消耗、流向收割者(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消费者次生演替
(2)不同物种负反馈调节
(3)增加下降
23.(12分)某种雌雄异株的多年生植物,其叶片的形状由基因M、m控制,叶绒毛的长短由基因N、n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该植物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I、i和R、r控制,R基因控制红色花青素的合成,r基因控制黄色花青素合成,且R存在时r不能表达,当I基因存在时,红色和黄色花青素都不能合成。
(1)针对该植物叶形和叶绒毛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亲本组合
F1
F2
卵圆叶长毛
卵圆叶长毛
卵圆叶短毛
裂叶长毛
裂叶短毛
杂交一:卵圆叶长毛♀×裂叶短毛♂
72
10
31
11
杂交二:卵圆叶长毛♂×裂叶短毛♀
70
11
29
10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两种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符合下列C情况。
A.控制叶绒毛长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叶片形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叶绒毛长短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叶片形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 杂交一和杂交二是正反交,两对相对性状的正反交结果均一致,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
②杂交一、二的F2中两对性状均不符合分离定律3:1的比例,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群体中有两种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推测这两种致死的基因型可能是MMNn和Mmnn(或MmNN和Mmnn) ;在该推测成立的前提下,若从F2的卵圆叶长毛个体中随机抽取一株,让其与F1回交,后代出现裂叶短毛个体的概率是。
(2)一纯合的白花植株与一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自交,请推断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用简洁的文字叙述推断思路。 纯合红花亲本基因型只能是iiRR,纯合白花亲本基因型只能是IIRR或IIrr;若白花亲本基因型是IIRR,则F1基因型为IiRR,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3:1;若白花亲本基因型是IIrr,则F1基因型为IiRr,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黄花=12:3:1。
分析题意:题中叶片的形状由基因M、m控制,叶绒毛的长短由基因N、n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以及该植物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I、i和R、r控制实验一和实验二属于正反交,结果中表现型比例都为卵圆叶长毛:卵圆叶短毛:裂叶长毛:裂叶短毛=7:1:3:1,该比例属于9:3:3:1的变式,据此答题。
解:(1)①杂交一和杂交二是正反交,两对相对性状的正反交结果均一致,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故选:C。
②杂交一、二的F2中两对性状均不符合分离定律3:1的比例,卵圆叶长毛:卵圆叶短毛:裂叶长毛:裂叶短毛=7:1:3:1,是9:3:3:1的变式,F1基因型为MmNn(卵圆叶长叶),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群体中有两种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根据表现型推测,致死的基因型可能是MMNn(2卵圆叶长毛)和Mmnn(2卵圆叶短毛)(或MmNN(2卵圆叶长毛)和Mmnn(2卵圆叶短毛))。若这两种致死的基因型是MMNn(2卵圆叶长毛)和Mmnn(2卵圆叶短毛),则F2的卵圆叶长毛个体为MMNN、MmNn、MmNN),若这两种致死的基因型是MmNN和Mmnn,则F2的卵圆叶长毛个体为MMNN、MmNn、MMNn),从F2的卵圆叶长毛个体中随机抽取一株,让其与F1(MmNn)回交,只有基因型为MmNn的卵圆叶长毛和F1杂交才可能出现mmnn(裂叶短毛个体)的个体,后代出现裂叶短毛个体(mmnn)的概率是×。
(2)纯合红花亲本基因型只能是iiRR,纯合白花亲本基因型只能是IIRR或IIrr.若白花亲本基因型是IIRR,则F1基因型为IiRR,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3:1;若白花亲本基因型是IIrr,则F1基因型为IiRr,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黄花=12:3:1。
故答案为:
(1)①C杂交一和杂交二是正反交,两对相对性状的正反交结果均一致,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②MMNn和Mmnn(或MmNN和Mmnn)
(2)纯合红花亲本基因型只能是iiRR,纯合白花亲本基因型只能是IIRR或IIrr;若白花亲本基因型是IIRR,则F1基因型为IiRR,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3:1;若白花亲本基因型是IIrr,则F1基因型为IiRr,F2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黄花=12:3:1
24.(11分)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经大鼠胰岛B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发现,高糖能诱使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容积改变,表现为氧化应激和凋亡。该研究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如表为部分实验结果。
各组培养胰岛B细胞凋亡率及Bcl﹣2mRNA表达水平
组别
NO(μmol/L)
细胞凋亡率(%)
bcl﹣2/β﹣actin
高糖组
.3
14.8
0.
高糖+氨基胍组
.2
6.8
0.
对照組
.3
4.2
0.
β﹣actin: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在各种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
(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 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从作用效果看,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 拮抗 ,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在体外进行胰岛B细胞培养,应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细胞存活与否可通过 台盼蓝 染色鉴定。
(3)NO是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介质,可 抑制 (促进/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氨基胍能 抑制 (促进/抑制)胰岛B细胞的凋亡。
(4)进一步实验发现,在高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请设计实验证明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比较细胞培养液中加入L﹣型Ca2+通道阻断剂(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与正常条件培养下的胰岛B细胞在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
预期结果:加入L﹣型Ca2+通道阻断剂的一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的 。
实验结果分析:与对照组比较,两实验组的NO(μmol/L)都升高,并且高糖组最高;两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都比对照组高,并且高糖组凋亡率最高;而bcl﹣2/β﹣actin值,两实验组都比对照组低,其中高糖组的最低。
解:(1)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从作用效果看,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在体外进行胰岛B细胞培养时,应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其中5%CO2用于维持培养液的pH值;细胞存活与否可通过台盼蓝染色鉴定,能被染色的是死细胞。
(3)NO是细胞凋亡的一种重要介质,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的NO较高,而bcl﹣2/β﹣actin较低,推测NO可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添加氨基胍的高糖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低于不添加氨基胍的高糖实验组,说明氨基胍能抑制胰岛B细胞的凋亡。
(4)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在高糖刺激下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这一结论,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思路:比较细胞培养液中加入L﹣型Ca2+通道阻断剂(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与正常条件培养下的胰岛B细胞在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
预期结果:加入L﹣型Ca2+通道阻断剂的一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的。
故答案为:
(1)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拮抗
(2)95%空气加5%CO2台盼蓝
(3)抑制抑制
(4)实验思路:比较细胞培养液中加入L﹣型Ca2+通道阻断剂(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与正常条件培养下的胰岛B细胞在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量
预期结果:加入L﹣型Ca2+通道阻断剂的一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正常培养的
25.(12分)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但目前我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大豆细胞中与油脂合成相关酶的基因有DGAT2、FAD2、FAD3、KASⅠ、KASⅡ,它们通过控制多种酶的合成来控制油脂合成。采用基因工程育种能大幅度快速改良大豆品质。研究人员通过RACE技术获得转录因子WRI1,并将其在大豆中过量表达,结果显示转基因后代含油量比普通大豆提高8%以上,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也显著提高了。
(1)RACE技术(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利用低丰度的转录本(由一个基因转录形成的一种或多种mRNA)快速扩增cDNA的有效方法,理论上通过此技术获取大量目的基因需经 逆转录 和
(DNA)复制 两个基本过程。
(2)在大豆内过量表达转录因子WRIl即可提高大豆含油量,表明WRIl基因在细胞内发挥的作用是 调控(增强)DGAT2、FAD2、FAD3、KASI、KASII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油脂合成 。
(3)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对其进行酶切时应注意 所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不能同时存在tetr和ampr中(不同同时酶切tetr和ampr) ,以便筛选重组DNA.研究人员所选限制酶EoRV的酶切位点为…GAT↓ATC…,经其酶切后的片段还需经酶处理为 黏性 未端才能与目的基因连接。研究人员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往往使用产生后一种末端的限制酶,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相同黏性末端通过碱基互补能促进连接过程加快反应速度(或DNA连接酶连接黏性末端的效率高于连接平末端) 。
(4)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还需经过 脱分化 和 再分化 才能形成植株,在此过程中,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的协同调控作用非常重要。
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
解:(1)cDNA是mRNA逆转录得到的,快速扩增cDNA,理论上需经逆转录和(DNA)复制两个基本过程。
(2)大豆细胞中与油脂合成相关酶的基因有DGAT2、FAD2、FAD3、KASⅠ、KASⅡ,它们通过控制多种酶的合成来控制油脂合成。在大豆内过量表达转录因子WRIl即可提高大豆含油量,表明WRIl基因在细胞内发挥的作用是调控(增强)DGAT2、FAD2、FAD3、KASI、KASII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油脂合成。
(3)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对其进行酶切时应注意所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不能同时存在tetr和ampr中(不同同时酶切tetr和ampr),否则标记基因都被破坏,无法进行后续重组DNA的筛选。研究人员所选限制酶EoRV的酶切位点为…GAT↓ATC…,经其酶切后的片段还需经酶处理为黏性未端才能与目的基因连接(图示中目的基因含黏性末端)。相同黏性末端通过碱基互补能促进连接过程加快反应速度(或DNA连接酶连接黏性末端的效率高于连接平末端),因此研究人员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往往使用产生后一种末端(黏性末端)的限制酶。
(4)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胞(分化的体细胞)还需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和再分化(分化出相应的器官、组织)才能形成植株。在此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作用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
(1)逆转录(DNA)复制
(2)调控(增强)DGAT2、FAD2、FAD3、KASI、KASII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油脂合成
(3)所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不能同时存在tetr和ampr中(不同同时酶切tetr和ampr)黏性相同黏性末端通过碱基互补能促进连接过程加快反应速度(或DNA连接酶连接黏性末端的效率高于连接平末端)
(4)脱分化再分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精品推荐●
●高中生物教材(电子版)
●高中生物实验考前复习
●高中生物:41个特殊的细胞
●生物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
●高考生物答题规范与技巧
●《必修1分子与细胞》边角知识●《必修2遗传与进化》边角知识●《必修3稳态与环境》边角知识●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一)
●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二)
●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三)●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四)●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五)●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六)●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七)
●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八)
●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九)
●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十)
●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十一)
●高中生物教材边角知识(十二)
●实验答题模板(验证性实验答题模板)
●实验答题模板(探究性实验答题模板)
●实验答题模板(遗传类实验答题模板)●实验答题模板(评价和修正类答题模板)●高中生物实验基础(一)●高中生物实验基础(二)●高中生物实验基础(三)●高中生物实验基础(四)●高中生物实验基础(五)●高中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经典实验●高中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高中生物(必修+选修)的科学史●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各种颜色反应总结●一.实验材料或调查对象的选择●二.高中实验中部分试剂(药品)的作用●三高中实验中特殊试剂的不同作用●四.实验方法(技术)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教材中21个“隐性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教材中14个“隐性知识”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材中11个“隐性知识”
●高中生物教材中37个偏难怪知识点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
●解答遗传题的基本方法
●高考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解答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判断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基本方法
●植物光合作用的测定及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