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货内分泌系统精华笔记年临床 [复制链接]

1#
内分泌系统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大概占16-18分左右第一章总论

一、内分泌腺的特点:内分泌腺为无导管的腺体,分泌激素后直接进入体液产生作用。

二、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胰岛、甲状旁腺等,全身各脏器内部基本均存在内分泌细胞,但内分泌细胞绝对不会分布于骨组织(重点记忆)。

三、内分泌轴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靶腺)

2、各部位分泌的激素

(1)下丘脑分泌

①XX释放激素、XX抑制激素,只要出现“释放”“抑制”均为下丘脑分泌。

②下丘脑视上核细胞分泌:血管加压素,又称为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室旁核细胞分泌:催产素,特点:只生成不贮存,储存位置:神经垂体。

注:生长抑素全称:生长抑制激素,属于下丘脑分泌。

(2)垂体:分为两类“腺垂体”、“神经垂体”。

①神经垂体(垂体后叶):不分泌任何激素,只有储存作用,储存“催产素、抗利尿激素”。记忆:“神经产尿”。

②腺垂体:分泌“乳甲体上生黑泡”。

催乳素、促甲状腺素(TSH)、LH黄体生成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促黑素、FSH卵泡刺激素。

③垂体与靶腺的关系

A、激素控制:当垂体分泌激素后作用于靶腺导致靶腺分泌激素。

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TSH)作用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

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作用靶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肾上腺皮质醇)

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作用靶腺-性腺

B、负反馈功能:两者为跷跷板关系,当垂体增高,靶器官降低。

如: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素),甲状腺分泌T3、T4。

当T3、T4升高,TSH降低(甲亢患者)

当T3、T4降低,TSH升高(甲减患者)

(3)甲状腺

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甲状腺素T3、T4

②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降钙素,作用为:降钙降磷,作用于骨骼。

③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为:升钙降磷。

(4)胰岛细胞:胰岛存在A细胞与B细胞

①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B细胞分泌:胰岛素。

四、内分泌系统检查

1、首选检查(功能检查):查激素:激素的测定、激素的浓度。

2、定位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首选检查为激素检查,定位首选检查为B超。

垂体肿瘤首选检查激素测定,下丘脑、垂体的肿瘤定位首选检查为:核磁共振MRI。

五、治疗

1、亢进:首先手术切除增生部位或肿瘤,也可药物控制。

2、减低:所有功能减退均采用生理需要量的靶腺激素替代治疗。

注:垂体减退为腺垂体减退,甲状腺减退为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为阿狄森病Addison。

3、垂体肿瘤:首选手术治疗,只有泌乳素瘤是唯一例外,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治疗效果极佳。

六、原发性减退与继发性减退的区别

1、原发性:发生在靶器官的病变为原发性,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是T3、T4降低导致TSH升高。

2、继发性:除靶器官以外的病变为继发性,最常见的部位为垂体,如:垂体分泌TSH减少导致T3、T4增加。

注:促激素可区分原发性功能减退与继发性功能减退。

第二章垂体瘤

一、最常见的垂体瘤为:泌乳素瘤(PRL瘤),表现为闭经、泌乳。

二、分类

1、根据大小分类:大于10mm为大腺瘤,小于10mm为微腺瘤(最常见)。

2、根据功能分类

(1)功能性腺瘤:能够分泌各种激素,最常见的为泌乳素瘤。

(2)无功能性腺瘤:不能分泌激素,只能分泌糖蛋白激素的α亚单位。

三、特点:垂体腺瘤像前上方发展可压迫视神经交叉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主要为颞侧偏盲,或双颞侧偏盲。

四、实验室检查

1、诊断主要采用CT、MRI。

2、首选检查为:激素功能检查。

五、治疗:首选手术治疗,辅助放疗。只有泌乳素瘤是唯一例外,治疗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

第三章腺垂体功能减退

一、病因

1、原发性:垂体肿瘤压迫。

2、继发性:外伤导致垂体柄的断裂。

二、临床表现

1、促性腺激素、GH、PRL缺乏为最早表现。

2、垂体发生病变期三个靶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均受累。

3、最先累积性腺,出现月经不再来潮、毛发脱落、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

4、希汉综合征:病因:分娩出血或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缺血、坏死。

5、垂体危象:(1)高热型大于40度;(2)低温型小于30度;(3)低血糖型;(4)低血压、循环衰竭型;(5)水中毒型;(6)混合型。

三、治疗:生理需要量靶腺激素替代治疗。治疗过程中先补充糖皮质激素,再补充甲状腺激素,以防垂体危象的发生。

垂体危象的治疗:首先给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给予氢化可的松,禁用或慎用镇静药。

第四章尿崩症

一、分为中枢性尿崩和肾性尿崩。中枢性尿崩病因:抗利尿激素缺乏。肾性尿崩: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

二、尿崩症特点:多尿、烦渴、多饮、低渗尿、低比重尿。

三、诊断

1、禁水-加压素试验:诊断是否为尿崩症,禁止液体摄入,若尿量不减少,比重不升为尿崩症。

2、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抗利尿激素)测定。

四、治疗:去氨加压素(弥凝)为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抗利尿药物还有氢氯噻嗪,氢氯噻嗪既能利尿,又能抗利尿。

第五章甲状腺肿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因:缺碘,甲状腺激素不足,TSH升高,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治疗:补碘。

二、特点:一切正常,功能正常(T3、T4、TSh一切正常)。

第六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可引起甲亢疾病为: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2、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3、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二、Graves病特点: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称为TSH受体抗体。

三、临床表现

1、高代谢症状:为最典型、最早的表现,表现为:怕热多汗、易饿多食、疲乏无力。

2、甲亢性疾病:近端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

3、消化系统表现: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注:甲减表现为肠蠕动增强减弱、导致便秘。

4、Graves病(GD):手、舌、眼睑的细颤、心率加快(与活动无关、休息活动均加快)、房颤、脉压增大。

注: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细颤:Graves病。

三、特殊类型

1、甲状腺危象: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临床表现有高热或过高热、大汗、心动过速(次/分)、烦躁、恶心呕吐、腹泻,严重可有心衰、休克、昏迷。

2、甲状腺毒型心脏病:房颤和心衰。

3、淡漠型甲亢:多见于老年患者,不明原因的消瘦、新发房颤时考虑本病。

4、妊娠期甲亢:诊断依赖FT3、FT4、TSH。发现妊娠期甲亢,应继续妊娠,药物选择ATD,和妊娠中期手术,有效的控制甲亢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的不良后果。

四、实验室检查

1、功能检查:首选测定:T3、T4(升高)、TSH(下降)。最可靠的指标为:T3、T4,最敏感的指标为:TSh。

注:最佳测定:FT3、FT4(升高)、TSh(下降)。

FT3、FT4为游离的T3、T4,比T3、T4更为敏感,优先选择,T3敏感T4。

2、特异性抗体:TRAb(TR抗体)与TSAb(TS抗体)是诊断GD的重要指标。

3、定位检查、首选影像学检查:B超

4、甲状腺I(碘)摄取试验:碘的摄取量高,非甲亢的甲状腺毒症I摄取率低,如:亚急性甲状腺炎。

5、放射性核素扫描:对于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最有意义。

注:甲亢:T3/T4升高、碘摄取升高。

亚甲炎:T3/T4升高,碘摄取明显降低,出现碘分离试验阳性。

五、诊断

1、甲亢的诊断:高代谢症状、甲状腺肿大、血清TT4、FT4增高,TSH降低。

2、GD的诊断:甲亢诊断确立+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亚甲炎与单纯甲状腺肿也可出现)+突眼、浸润性突眼+胫前粘液水肿+TRAb、TSAb、TPOAb阳性。

六、治疗

1、首选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物(ATD):作用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

(1)分两类①硫脲类:如丙硫氧嘧啶(适用于妊娠1-3个月的甲亢、甲状腺危象)②咪唑类(首选):如他巴唑,肝毒性小。

(2)适应症:①轻中度病情;②甲状腺轻中度肿大;③孕妇、高龄或不适合手术者;④手术前和碘治疗前的准备;⑤手术后复发且不适合碘的患者。

(3)药物不良反应

①粒细胞减少。停药指征为:中性粒细胞小于1.5×/L,加用促进白细胞增生药物。

②硫脲类:有肝损害,有肝炎患者禁用硫脲类(PTU)。硫脲类还可诱发ANCA阳性的小血管炎。

(4)用药后“复发”,首选手术治疗

(5)用药后“无效”,首选放射性I治疗。

2、放射性核素I射线治疗

(1)目的是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2)射线为:β射线

(3)适应征

①药物无效或药物出现副作用(血细胞减少、贫血、肝炎患者)的首选治疗。

②甲亢合并心脏病、周期性麻痹根治的首选治疗。

③甲亢合并浸润性突眼的首选治疗。

④II度肿大以上的首选。

⑤手术治疗后复发。

(4)禁忌症:孕妇、哺乳期禁忌。

(5)多次治疗:必须间隔半年以上。

(6)副作用: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3、手术治疗

(1)适应症:中度以上甲亢、继发甲亢、压迫症状、复发、妊娠(在4-6个月手术治疗)。

(2)禁忌症:严重疾病不能耐受、青少年、症状轻、老年人无法耐受手术者。

记忆:中继迫复(妇)需手术,重少轻老不手术。

4、手术准备与术后处理

(1)术前控制目标:脉率控制在90次/分以下,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基础代谢率=脉压+脉率-。

(2)术前药物:PTU控制症状后,再使用2周碘剂(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减少腺体血液供应,使腺体变硬有利于手术)。或单用碘剂(适合症状不重的患者)。

(3)术前控制心率快、心悸:普萘洛尔(心得安)

(4)术后处理:①高半坐位、半卧位:有利引流;②术后拆线时间:4-5天拆线。

(5)术后并发症

①最严重:呼吸困难、窒息。一般为切口水肿导致,发生在48小时内,处置:拆线敞开切口。

②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失声或严重呼吸困难。

③喉上神经损伤:外支损伤——声带松弛、声音嘶哑;内支损伤——呛咳。(外松内咳损喉上)

④出现手足疼痛、持续痉挛、疼痛:损伤甲状旁腺,处置:补钙剂、葡萄糖酸钙,效果不佳及时加维生素D3。

⑤甲状腺危象:高热、大汗淋漓、上吐下泻、烦躁不安、心动过速。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轻柔的手术操作是预防的关键。

治疗:降温、吸氧、补水电。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碘剂、镇静。

记忆:降温吸氧补水电、化上碘静甲亢完。

第七章甲减

一、病因: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二、临床表现:畏寒、便秘(顽固性便秘),最严重表现:黏液性水肿、昏迷、老年人低体温、嗜睡。

三、实验室检查

1、原发性:T3、T4降低、TSH升高。

2、桥本性甲状腺炎:TPOAb抗体、TgAb抗体阳性。

四、治疗:替代治疗:首选药物:左甲状腺素,小剂量25μg开始到正常剂量50μg。

第八章甲状腺炎亚甲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一、病因:病毒。

二、临床表现:突然肿胀、疼痛。

三、诊断:T3T4浓度增高。

四、治疗:激素(泼尼松)+甲状腺素、前期止痛可用非留体抗炎药、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随治疗时间延长出现甲状腺素减低、故治疗是补充甲状腺素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一、病因:正常的滤泡细胞被淋巴细胞、浆细胞代替,导致滤泡细胞不能分泌甲状腺素,出现甲减的临床表现。

二、诊断:甲状腺肿大+甲减表现。

三、抗体:TPOAb抗体、TgAb抗体阳性。

第九章甲状腺癌

一、分类

1、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程度低,预后最好。

2、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块,最易侵犯血管。

3、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

4、髓样癌:髓样癌主要来自于滤泡旁降钙素分泌细胞。

二、诊断: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颈部淋巴结肿大、最易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只要是癌表面表现均如此)。

三、辅助检查

1、确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2、测定血清降钙素:主要为髓样癌的检查方法。

3、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用于检测术后复发。

四、治疗

1、分化型首选:手术切除,全切或近全切。

4、未分化癌:放射治疗。

第十章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一、病因:肾上腺束状带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多,最多见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亢进。

二、分类

1、依赖ACTH库欣综合征,最多见。

①库欣病:垂体分泌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库欣病。多见于垂体微腺瘤。②异位ACTH。综合征:垂体正常、ACTH升高。

2、非依赖ACTH库欣综合征

非库欣病:肾上腺或下丘脑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病变部位一定不在垂体。本病的ACTH不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瘤、肾上腺皮质癌。

三、临床表现

1、满月脸(脸圆)、水牛背、向心性肥胖、下腹部出现紫纹(特异表现)等可诊断。

2、最常见的为:多血质表现:多变、想多做少、不脚踏实地、八戒

注:医学心理学内容:1、胆汁质:兴奋性高、刚做敢为,悟空2、多血质:多变、想多做少、不脚踏实地,八戒3、粘液质: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沙和尚4、抑郁质:冷静孤僻、优柔寡断,唐僧。

3、高血压、肺部感染

4、肾上腺皮质癌的表现:重度库欣综合征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最重要考点)

1、定性诊断:诊断是否为库欣综合征,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

①不能被抑制:为库欣综合征

②可抑制:为单纯性肥胖

2、定位诊断(诊断病因):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

(1)不能被抑制:非库欣病,病变部位在肾上腺。

(2)可被抑制:库欣病,病变部位在垂体。

记忆:小剂肥胖综合征,大剂抑制库欣病。

五、治疗

手术:库欣病:经蝶窦切除垂体微腺瘤;肾上腺腺瘤:手术切除,切除后替代治疗。

第十一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一、生理:肾上腺分皮质和髓质

肾上腺皮质包括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保水排钾)、网状带分泌性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易患嗜铬细胞瘤。

二、病因:肾上腺皮质上的球状带出现肿瘤,导致分泌过多的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三、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高血压、低血钾。

2、心脏表现:心电图呈低钾表现:QT间期延长,T波减低、增宽或倒置,U波明显,T、U波相连成驼峰状;心律失常。

四、实验室检查

醛固酮水平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II水平下降,皮质醇正常(分泌部位为束状带、该病为球状带病变、故不影响皮质醇)

注:继发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亢进(正反馈调节)

五、治疗

1、手术切除

2、药物治疗:不能行手术治疗患者,药物治疗首选螺内酯。

第十二章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

一、病因:肾上腺结核为常见病因。

二、特点:病变部位在皮质,皮质存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1、球状带破坏表现

(1)醛固酮分泌减低(醛固酮作用:保钠保水排钾)。

(2)表现:低血压、高血钾、低钠(原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症正相反)。

2、束状带破坏表现

(1)皮质醇分泌减低(最有诊断意义)

(2)表现:易感染、贫血。

3、网状带破坏表现(1)性激素分泌减低(2)表现:内分泌失调。

三、临床表现

1、最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全身皮肤色素加深。

2、肾上腺危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脱水、血压降低、心率快、脉细弱、精神失常、常有高热、低血糖、低钠,如不及时抢救,可发展为休克、昏迷、死亡。

四、辅助检查

1、生化:高钠、低钾。

2、X线:肾上腺可见钙化灶(结核导致)

五、治疗

1、替代治疗:药物:氢化可的松,出现发热等并发症时加量。

2、肾上腺危象补充葡萄糖液。

第十三章嗜铬细胞瘤

一、病因:肾上腺髓质存在嗜铬细胞,作用为分泌儿茶酚胺,当出现嗜铬细胞瘤时,间断性分泌儿茶酚胺增多。

二、临床表现

1、最典型:阵发性高血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导致)。

2、消化系统表现:肠蠕动减弱,可出现肠扩张,肠坏死、出血、穿孔,胆汁潴留、胆石症。

三、实验室检查

香草基杏仁酸、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皆升高。

四、治疗:手术切除。

第十四章糖尿病DM

一、分型: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年龄

好发与25岁以下的青少年

40岁以上的肥胖人群

发病原因

胰岛B细胞被破坏造成胰岛素缺乏、为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介导

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体内有胰岛素但不敏感

并发症

易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

易并发高渗性非酮性昏迷(高血糖高渗状态)

注:二者均可并发两种并发症、但常见并发症不同

死亡原因

糖尿病肾病

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

终生使用胰岛素

降血糖(胰岛素无效)、双胍类、磺脲类等

区分:测胰岛素水平可区分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

二、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可伴皮肤瘙痒。

三、并发症

1、易并发各种感染。

2、慢性并发症

最特异的并发症: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

(1)糖尿病肾病

分期:依据肾损害分为5期。

I期:超滤;II期:尿白蛋白可间歇性升高;III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IV期: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尿白蛋白总量大于0.5g/24h;V期:尿毒症。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分期:1瘤(出现微血管瘤)2硬(硬性渗出)3絮(絮状物增生)4积血(玻璃体积血)5机化(机化物增生)6失明(失明)

(2)

3、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最常见表现:手套感、袜子感,后期出现糖尿病足。

(2)自主神经:胃轻瘫、直立性低血压、尿失禁。

四、实验室检查

1、主要依据:血糖升高。诊断时必须用静脉血浆测定血糖。正常人血糖为3.9-6.0mmol/L,OGTT(糖耐量试验)小于7.8mmol/L。

2、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病前状态):血糖为6.1-7.0时不能诊断糖尿病,为糖尿病病前表现,称为糖耐量受损。

3、确诊糖尿病

(1)首选:空腹血糖大于7可诊断。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随机血糖大于11.1可诊断。

4、OGTT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最有意义检查,口服75g无水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可诊断。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反映近8-12周的血糖情况。

HbA1c:评价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好坏的金标准,HbA1c小于7%为血糖控制良好。

五、治疗

1、最基本治疗:饮食控制治疗。

2、2型糖尿病治疗:(考试重点)

(1)磺酰脲类:代表药物:格列XX,常用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①适应症: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降糖药物。

②机制: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前提:胰岛必须尚存功能。

③不良反应:低血糖

(2)格列奈类:代表药物:X格列奈,常用:瑞格列奈、明格列奈。

①适应症: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老年患者。

②机制:促进餐后胰岛素的分泌。

③特点:餐前或进餐时口服。

④不良反应:低血糖。

(3)双胍类:代表药物:二甲双胍。

①适应症: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的降糖药物。

②机制: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

③不良反应:最常见消化道反应,最严重: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出现昏迷一定为服用二甲双胍后反应。

BMI=体重KG/(身高m2),小于24正常,大于24超重,大于28肥胖。

(4)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代表药物:格列酮类,常用: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①机制: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②心衰禁用。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XX波糖,常用阿卡波糖。

①适应症: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

②机制:抑制肠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③特点:进食第一口食物后立即服用。

④不良反应:消化系统:腹胀、排气增多、腹泻。

3、胰岛素的适应征

(1)1型糖尿病必须使用胰岛素。

(2)2型糖尿病出现感染、并发症必须使用胰岛素

(3)2型糖尿病经过多重药物仍未控制必须使用,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

(4)在糖尿病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显著下降。。

4、胰岛素的分类

(1)短效胰岛素:半慢、普通胰岛素

(2)中效胰岛素:慢、低精蛋白胰岛素

(3)长效胰岛素:特慢、精蛋白胰岛素

5、胰岛素治疗后的并发症(特殊现象)

(1)黎明现象

①特点:前一天夜晚使用胰岛素后第二日清晨出现血糖增高.

②血糖变化:血糖变化一次。

③机制:清晨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导致。

(2)Somgyi现象

①特点:前一天夜晚使用胰岛素后凌晨出现低血糖,第二日清晨出现血糖增高。

②血糖变化:血糖变化两次。

③机制:夜间低血糖导致清晨反应性高血糖。

(3)治疗:调整胰岛使用剂量

6、胰岛素使用后出现血糖波动现象可加用:双胍类。

六、糖尿病急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常见

(1)好发于1型糖尿病,发病诱因为:感染。

(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神志不清、面部潮红、呼吸深快、特有:呼吸出现烂苹果味(丙酮)。可出现严重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3)诊断

1、尿酮体强阳性,酮体组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2、血糖增高,一般为16.7-33.3mmol/L。

(4)治疗

①补液、补充电解质。

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血糖下降速度每小时降低3.9-6.1mmol/L为宜。当降至13.9mmol/L时开始输注5%葡萄糖。

③PH7.1或碳酸氢根5可补充碳酸氢盐。血钾正常,尿量大于40ml/h时也应该开始补钾。

2、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1)好发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2)临床表现:严重脱水、神经精神症状、反应迟钝、精神淡漠、嗜睡、昏迷、抽搐,晚期尿少甚至尿闭。

(3)血糖达到或超过33.3mmol/L。

(4)诊断:高渗状态:血钠。

第十五章低血糖

一、病因:胰岛素瘤为最常见的病因,胰岛素瘤可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

二、临床表现:whipple三联征

1、低血糖症状。

2、发作时血糖小于2.8mmol/L。

3、给予葡萄糖立即缓解。

三、治疗

1、手术切除:首选治疗。

第十六章高尿酸血症

一、病因:嘌呤代谢障碍

发病原理:嘌呤代谢障碍导致体内血尿酸增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尿酸易进入肾脏与关节,关节处出现:痛风,肾脏出现:尿酸结石(治疗尿酸结石使用别嘌呤醇)

二、临床表现

1、关节疼痛、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午夜、清晨疼痛加重

2、典型表现:痛风石

三、实验室检查

1、男性正常值为-μmol/L,女性为-μmol/L。

2、确诊:偏振光显微镜找尿酸盐结晶。

四、治疗

1、急性期:秋水仙碱(首选)

2、稳定期(间歇期):XX酮、苯溴酮

更多精华笔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