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低糖血症是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致体内贮备的糖原耗竭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乳猪病或憔悴猪病。本病的特征是血糖显著降低,血液非蛋白氮含量明显增多,临诊上呈现迟钝、虚弱、惊厥、昏迷等症状,最后死亡。在妊娠母猪饲养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往往所生仔猪的部分或全部发病,发病仔猪如不及时治疗,几乎%死亡。
病因分析
产房的温度较低
低温是造成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寒冷的环境,新生仔猪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就必须增加体内糖原的消耗,使体内贮存的糖原减少,当新生仔猪对糖原的需求量大于糖原的供给量,并达到一定的差距而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时,便发生低血糖症。
母猪无乳或乳量不足
由于母猪在怀孕后期饲养管理不善,造成母猪无乳、少乳、乳中含糖量低下;或者是母猪患病,如患乳房炎、传染病、发热等疾病,致使泌乳障碍,造成产后乳量不足或无乳。仔猪因为饥饿,获取糖原不足或未能获取糖原而发生本病。
仔猪出生后吮乳不足或消化吸收机能障碎
仔猪先天性较弱,生活能力低下而不能充分吮乳;或者仔猪出生后吮乳反射弱甚至消失;个别初产母猪不让仔猪吮乳;同窝仔猪数量过多,母猪乳头不足,有的仔猪抢不到乳头而吃不到母乳;仔猪患有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先天性震颤等疾病时,吮乳减少,同时因消化吸收机能障碍,以及初乳过浓,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过高,妨碍了新生仔猪的消化吸收。
新生仔猪在母体内发育不良
由于母猪孕期的营养、管理及疾病等方面的因素,致使新生仔猪在母猪体内生长发育不良,体内贮存的脂肪酸和葡萄糖不足,生酮和糖原异生作用成熟迟缓,导致仔猪先天性糖原不足而出现低血糖症。
活动加强
仔猪出生后活动加强,体内耗糖量增多,在胎儿时期缺糖或出生后不能充分获得糖的补充时,血糖即急剧下降。
临床症状
同窝猪中的大多数仔猪都可发病,一般仔猪出生后第2天突然发病,迟的在3?5d才出现症状。仔猪初期精神不振,四肢软弱无力,肌肉震颤,步态不稳,摇摇晃晃,不愿吮乳,离群伏卧或钻入垫草呈嗜睡状,皮肤发冷苍白,体温低。后期卧地不起,被毛蓬乱无光泽,粪便尿液呈黄色;体表感觉迟钝或消失,用针刺除耳部和蹄部稍有反射外,其他部位无痛感。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痉挛或惊厥,空嚼,流涎,肌肉颤抖,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或四肢呈游泳样划动。感觉迟纯或完全丧失,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到37°C?36°C,皮肤厥冷。两眼半闭,瞳孔散大,口流白沫,并发出尖叫声。病猪对外界刺激开始敏感,之后失去知觉,最终陷于昏迷状态,衰竭死亡。病程不超过36h。
死猪尸僵不全,皮肤干燥无弹性。尸体下侧、腭凹、颈下、胸腹下及后肢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其液体透明无色;血液凝固不良,稀薄而色淡。胃内无内容物,也未见白色凝乳块,肠系膜血管轻度充血。肝脏呈桔黄色,表面有小出血点,内叶腹面出现土黄色的坏死灶;切开肝脏后流出淡桔黄色血液,边缘锐薄,质地如豆腐稍碰即破,肝小叶分界明显;胆囊肿大充满半透明淡黄色胆汁。肾脏呈淡土黄色,表面有散在的针尖大小出血点,肾切面髓质暗红色且与皮质界限清楚。脾脏呈櫻红色,边缘锐利,切面平整,不见血液渗出。膀胱底部黏膜布满或散在出血点,肾盂和输尿管内有白色沉淀物。心脏柔软。其他部位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
发病与流行特点
调查病因,常见于母猪怀孕后期饲养管理不当,母猪缺奶或无奶,新生仔猪饥饿24~48h就发病。寒冷是促使发病的诱因,因此,在冬末春初发病较多。
病乳猪出现以神经和心脏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病初步态不稳,心音频数,呈现阵发性神经症状,发抖、抽动。病后期则四肢绵软无力,呈昏睡状态,心跳变弱而慢,体温低。
血糖浓度下降到5~50mg/ml(正常值为90mg/ml)
血液的非蛋白氮及尿素氮明显升高。
治疗性的诊断
给病乳猪腹腔注射5%~2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立刻见到明显的疗效。
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仔猪血糖
可发现病仔猪血糖低于50mg/ml,而正常仔猪的血糖值为76~mg/ml。
[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