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细节,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提防夜间低血糖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中药方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50275.html
哲人们曾曰,细节决定成败。人体是动态平衡系统,也许就是那么一点差异,或者是操作失误,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细节就像那个可橇动地球的杠杆支点,把握不好就毁健康啦。关你健康,将用实锤专敲细节。今天咱们聊聊易被忽视的夜间低血糖。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糖友来说,表现最危急的当属低血糖啦,糖友们大多也听说过,所谓“高血糖毁健康,低血糖想要命”的说法。在白天,有低血糖发生的时候,多能及时处理。在夜间,如果有低血糖发生,所带来的危害就可能相当严重。但是,低血糖像是有意作对一般,经常发生的时间是在夜里的12点到凌晨2点。低血糖常发生在夜间,首先是由人体内分泌机制的特点决定的,升糖的激素,比如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在夜间处于分泌的低谷;其次,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友来说,晚餐前注射后,会出现2个胰岛素高峰,第1次在餐后2小时,这时因有进餐因素,血糖会在平衡状态;第2次在餐后的4到6小时,是凌晨,平衡打破,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对于睡前注射胰岛素的糖友,2小时后,刚睡一会儿,药显效了,如果是按早晨的空腹血糖水平定下的胰岛素用量,那夜里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就会增加。对于使用长效胰岛素促泌剂的老年患者来说,由于老人肝脏分解和肾脏代谢的能力下降,可在夜间引起低血糖。有过经历和见识的糖友都知道,低血糖发生的时候,会大汗淋漓,人会感觉心慌和头晕,这在白天会马上意识到是低血糖来袭。但在夜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不易察觉,特别是长期患病的老年人,感觉和反应较迟钝,有时就这样直接陷入了昏迷。夜间低血糖的危害是,由于感知较弱,发现晚,便会带来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就算能抢救苏醒过来,也会给记忆力、反应能力、认知能力等带来障碍或减退。因为大脑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靠血糖供给,所以,低血糖的损害是与低血糖持续时间呈正比关系的,通常低血糖状况超过1小时,就能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脑死亡,抢救回来,也可能是植物人状态。低血糖发生也不是突然而至毫无征兆,通常的信号是夜间特别容易出汗,或是做噩梦,早晨起床后总感觉没睡好,或者有头痛,这时就需要警惕有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可能。应对方法主要是加强血糖监测,可以选择在夜间12点及凌晨2点测一下血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做24动态血糖监测。预防低血糖危害,在选择药物时需要了解是否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如果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就要做好睡前血糖监测,不能低于5.6mmol/L,有研究认为,晚餐后3小时的血糖低于4.7mmol/L,可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达到50%。对于老年糖友或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应该不低于8mmol/L。如果是服用二甲双胍等极少低血糖风险的药物,这个标准则可以放宽。在饮食方面,晚餐是需要保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完全不吃主食则可能造成夜间低血糖。此外,还要注意晚间活动量不宜过大,如果有感冒等情况时,应该加强血糖监测。最后,特别重要,身边应该备有糖果或葡萄糖片,如有低血糖征兆可以救急。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你的健康,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