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连续十年每天3L可乐,无糖可乐为什么能让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

可乐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喜欢的一款饮料,但是由于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认识到了糖分摄入过量的危害,于是对糖分的摄取量也进行了一定的控制,那么各大可乐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都推出了无糖可乐,无糖可乐一问世,的确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甚至有人把它当水一样喝,每天只喝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无糖可乐的那些事儿。

连续十年每天3L可乐

网上有一位博主称她的老板是一个嗜无糖可乐如命的人,每天要足足喝3L,喝得都是可口可乐的0度无糖可乐,并且他只喝可乐不喝水,上班喝、开会喝、下班喝,办公室里还常年有囤货,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已经保持这种生活习惯10年之久了。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惊呼:“这样对身体难道没有影响吗?”、“莫非无糖可乐真的健康?”

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更应该先弄明白为什么无糖可乐能够让人成瘾,喝这么久而不厌倦。

无糖可乐让人成瘾的机制

喝过无糖可乐的都知道,无糖可乐虽然称作“无糖”,但是它却有甜味,那么这种甜味是从哪儿来的呢?

其实,无糖可乐它所说的“无糖”指的是“无蔗糖”,可乐中的低糖成分换成了代糖,就是一些人工甜味剂。最常见的人工甜味剂就是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等。以阿斯巴甜为例,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使用历史了,被广泛地应用于药剂加工和食品加工中。

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普通蔗糖的倍,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可乐中,无糖可乐只需极少量的阿斯巴甜就可以达到与普通可乐同样的甜度。

但是正是由于这些代糖,让人忽略了它们触发人体上瘾的机制。科学家在小鼠身上做过研究,发现大脑负责感受糖的神经受体是感受可卡因的14倍,糖就像毒品一样可以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奖励机制,能让人产生一种兴奋感和愉悦感。

但是代糖因为它是0卡或者接近0卡,无法像真正的糖一样满足人对甜食的渴望,身体也不能完全获得糖带来的能量反馈,所以也就一直无法被完全满足,既然如此,人体就会本能地想要摄取更多的甜水或者甜食作为补偿,来满足身体,但是始终都会欲求不满,这就像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无糖饮料能够让人欲罢不能。

除了这种生理机制上的成瘾性,在心理上无糖可乐也具有一定的成瘾机制,商家和企业宣传的零糖零卡路里的标语会让相当一部分的消费者放松警惕,从心理层面上接受无糖可乐,并逐渐地产生一种无糖可乐对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错误认识。

无糖可乐可能产生的危害

相信很多人选择无糖可乐的初衷就是为了规避糖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但是代糖就一定完全安全、能够一劳永逸吗?

虽然代糖有很多的优势,比如热量低,不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等等,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可以毫不顾忌地大量摄入,至今也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和足够的证据证实其可以长期摄入,反倒经常有证据和实例证明长期过度食用代糖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

首先就是代糖同样可以影响血糖。前面说过了,代糖不会像真正的糖那样引起人体血糖的快速升高,但是代糖会换个地方作用,即破坏胰岛素的敏感性。

大家都知道,当人体吸收糖分时,胰岛素就会出来工作了,它能够帮助人体把血糖调到正常的水平,这个调节过程也被称之为糖代谢。

那么当你喝下了使用甜味剂的无糖可乐呢?这种甜味同样会促使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触发糖代谢这个过程,特别是当你越喝越多的时候,胰岛素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接收到甜味剂发来的工作消息,总以为要开始“上班”了,长此以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身体整个糖代谢的机制就会被打乱掉。并且目前已经有实验结论表明,摄入代糖过多会造成“胰岛素抵抗”的现象。

其次,代糖对人体肠道内的消化细菌具有一定的危害。这项结论由新加坡和以色列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一旦被破坏,就可能会诱发超重、肥胖、各类肠道疾,甚至是老年痴呆症。

长期食用“阿斯巴甜”之类的代糖还会过度或干扰神经末梢,损坏神经系统,

增加肌肉紧张,引发偏头痛。另外,可乐中的也会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减少人体深度睡眠的时间,导致失眠等症状的产生,由此也容易引发偏头痛。

再次,无糖可乐虽然无糖,但是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碳酸性饮料,碳酸会产生二氧化碳,让可乐充满气泡,变得清新爽口,然而碳酸也会分解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使牙齿发涩。可乐里的糖分还会滋养牙齿上的细菌,你的牙齿会逐渐变得脆弱、敏感,若不及时刷牙,会导致蛀牙,严重时甚至会让牙齿完全腐烂,这种症状也被称为“可乐牙”。

除此之外,碳酸中的酸性成分还会损害人的骨骼,导致人体流失大量的钙,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风险。

写在最后

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如果单纯地认为代糖不是糖、代糖不会给身体带来健康风险,那么属实是有点想得太简单了。

当然了,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一种很“耍流氓”的做法,我们应该可以喝无糖可乐,但千万不能过量,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等更应该少喝为妙。从科学和健康的角度看,任何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白开水可以说是“世界上的饮料”,此外,淡茶水、果蔬汁、酸奶等相对健康的饮品也可以作为一种适时的补充。

[1].孟昭群.饮料“无糖”也不可畅饮.[J]食品与健康,(07).

作者:乔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