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安全用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国青年
TUhjnbcbe - 2023/1/26 21:17:00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年一度的“全国安全用药月”11月正在全国各地开展,这个持续一个月的活动旨在提高全民安全用药知识和意识。在今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中国药学会发布了《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这些提示针对的是公众普遍存在的用药误区和盲点。你真的会吃药吗?用药安全,不仅要知道怎么用,也要知道为什么这么用。本版摘取部分用药提示内容,解读安全用药背后的科学内涵。

哪些人需要打流感疫苗?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气体、飞沫等途径传播,起病急,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在秋冬季节尤为常见,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外,由于流感症状与新冠肺炎前期症状相似,接种流感疫苗还可减少对新冠肺炎防控的干扰。

市场监管人员为学生讲解药品安全知识。廖海金摄/光明图片

那么,流感疫苗有必要每年都打吗?有必要。

流感疫苗接种后,在体内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体在人体内持续一年左右,但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而不断下降。而且,每年疫苗所含的毒株成分也会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以确保体内抗体与流行毒株匹配。大部分流感出现在当年11月到次年2月,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到2个月接种,能更好地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所以9、10月份是最佳接种时机,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流感疫苗适应哪些人群?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流行的背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发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推荐以下人群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对于≥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可根据具体情况自愿接种流感疫苗。

治疗感冒可以中西药联用吗?

为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康复,感冒期间可选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鼻塞严重者可选用鼻黏膜血管收缩药:伪麻黄碱或1%麻黄素溶液滴鼻。流清鼻涕可选用抗过敏药: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大家在选择治疗感冒的药物时,观念已有所转变,能够了解一般感冒不需要使用抗菌药,仅在继发细菌感染如咳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情况时方可使用抗生素。但为快速缓解症状,患者可能会选择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用特别是中西药联用。这就需要注意查看药物成分,避免药物叠加使用过量导致的毒副作用。

儿童正在接种流感疫苗。刘满仓摄/光明图片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广泛应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常见的有:酚麻美敏(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复方氨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氨咖黄敏(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2克。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应严格遵医嘱。

此外,复方感冒药中多含有抗过敏成分,比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这些药服用后产生困倦。凡从事驾驶、机械操作、高空作业等人员要慎用。复方感冒药中多含有伪麻黄碱,不推荐下列患者使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闭角型青光眼、孕妇、哺乳期妇女。

为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康复,感冒期间可选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鼻塞严重者可选用鼻黏膜血管收缩药:伪麻黄碱或1%麻黄素溶液滴鼻。流清鼻涕可选用抗过敏药: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大家在选择治疗感冒的药物时,观念已有所转变,能够了解一般感冒不需要使用抗菌药,仅在继发细菌感染如咳脓痰或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情况时方可使用抗生素。但为快速缓解症状,患者可能会选择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用特别是中西药联用。这就需要注意查看药物成分,避免药物叠加使用过量导致的毒副作用。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较强,广泛应用于许多复方感冒药中,常见的有:酚麻美敏(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氯苯那敏)、复方氨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氨咖黄敏(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2克。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严重肝损伤,应严格遵医嘱。

此外,复方感冒药中多含有抗过敏成分,比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这些药服用后产生困倦。凡从事驾驶、机械操作、高空作业等人员要慎用。复方感冒药中多含有伪麻黄碱,不推荐下列患者使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闭角型青光眼、孕妇、哺乳期妇女。

痛风患者“不疼不痛”需要吃药吗?

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减轻痛风的纠缠。急性发作期可选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布洛芬)以缓解关节的局部疼痛。严重伴有全身症状而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撤药过程应逐渐减量,避免出现反跳现象。

服用抗痛风药物应该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规范进行。但是患者往往因为“不疼不痛”而忽视了长期坚持治疗。高尿酸血症期是痛风的前期,该期患者除血尿酸水平升高外,无痛风的症状和体征,但有20%左右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该期患者应以健康饮食、适当运动、规范作息为核心。痛风间歇期中服用药物降尿酸是核心,可使用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促进尿酸排出,或非布司他、别嘌醇等药物抑制尿酸的生成,控制尿酸在正常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慢性关节炎期以“综合治疗”为核心,除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长期降尿酸治疗不可或缺。

技术人员在讲解中药材真伪优劣鉴别知识。曹建雄摄/光明图片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毫升之间,能起到促进尿酸排泄作用。不吃含高嘌呤食物,如骨头汤、猪肝、牛肉、羊肉、海鲜等。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饮酒(尤其是啤酒),不喝含糖量高的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同时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寒、外伤和感染。

儿童咳嗽该不该用镇咳药?

孩子一出现咳嗽,家长们就万分揪心。其实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或分泌物刺激时,就会引起咳嗽。咳嗽对于人体来说,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通过咳嗽可以排除掉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异物,使呼吸道保持清洁和通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咳嗽是有益的。但是强烈而频繁的病理性咳嗽对健康不利,需要我们积极地找到引起咳嗽的原因,才好对症治疗,尽快恢复健康。切不可一听咳嗽,马上就使用止咳药盲目治疗。

如果是呼吸道异物引起的呛咳,一定要及时就医,尽可能快速地取出呼吸道异物,仅靠止咳药无法达到止咳目的,还可能耽误孩子的病情;如果是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孩子生病咳嗽,那就要及时就医,让医生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对于儿童有痰咳嗽,家长应牢记“安全祛痰”优先的原则,尽量使用成分单一的祛痰药,如溴己新、氨溴索等。并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强力镇咳药,因为祛痰药通过溶解和稀释黏痰,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此时合用强力镇咳药,容易出现痰液阻塞呼吸道,导致儿童呼吸困难,还会使痰液黏稠,更加难以咳出。此外,镇咳药因为减轻了咳嗽症状,可能掩盖儿童的真实病情,导致延误治疗。如发生阵发性剧烈干咳,频繁咳嗽等需镇咳治疗的情况,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合适的药物。并应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可待因、阿片类成分,具有成瘾性的中枢性镇咳药。

如果孩子年龄不足4个月发生的咳嗽,或者咳嗽时伴有呼吸困难、精神差、咳剧后呕吐,或咳嗽超过2周以上依然没有好转等情况,家长都应该医院就诊。

说明书上的用药时间,到底该怎么理解?

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药物,不仅能有效地保障药物治疗效果,还可能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吃药的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动力学决定的,只有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间隔服药,才能确保药物在人体内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治疗浓度。想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不能擅自缩短服药时间或不规律的服药,以免药物浓度过高引起药物中毒或副作用太强,或浓度过低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药品说明书中常见的药物服用时间:

1.晨服:指早晨起床后进食早餐前1小时,如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在清晨顿服,可以产生很好的杀菌效果。

2.空腹: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吃药时保持空腹就可以了,吃完药就可以立马去吃饭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是指在餐前1至2小时或餐后2小时左右服药,例如:肠溶片类药物,该药物在胃液中不易被崩解,只有肠道中才会被吸收,所以一般要求空腹服药。

3.饭前:即三餐前30至60分钟。饭前胃内食物少,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一般对胃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药物或者需要作用于胃部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例如胃黏膜保护剂药、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头孢类、止泻药等。

4.饭时:指饭前片刻或餐后片刻;饭中指与食物同服,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在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使饭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减小,只有在进食同时服药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5.饭后:指饭后30分钟至1小时。

6.睡前:指睡觉前15至30分钟。

7.必要时:指疼痛或突发状况时立刻服用。

8.一日一次:每日清晨或者晚上一次,并保持每天的同一时间服药。

9.一日两次:一般每日早餐、晚餐时段各一次,相隔时间约12小时。

10.一日三次:严格来说,一日三次是指昼夜24小时分三个时间段服药,即每8小时服用一次。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病人更好地依从,一般建议病人睡眠以外分3段确定给药间隔。一般建议早中晚餐前或餐后服药。但某些药物,如抗菌药、抗癫痫药、帕金森治疗药的说明书会明确规定服药时间,如“每8小时服药一次”,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

11.一日多次:尽量在24小时内均分,并且与作息时间相协调。

12.糖皮质激素服用时间为一日剂量于早上7点至8点之间。因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规律变化,本身分泌的峰值就在早上7至8点,如果此时服用外源性皮质激素,会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减少到最低,进而减少副作用。

同时生活中中西药联用的情况也颇为常见,而是否间隔服用也需要考量。中西药联用易造成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比如:乌梅与维生素B12同用,会降低维生素B12的生物利用度。所以,平时我们在中西药联合使用时,也需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来说,间隔时间应大于半小时以上。

哪些药需要放冰箱?

冰箱是储存食物的好工具,将食物尽可能保鲜。有一些人担心室内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药品也易变质,于是将所有药品一并放进冰箱。这样真的对吗?

一般来说,大部分药品可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但是,储存条件不当,冰箱这个“好朋友”也会帮倒忙。冰箱里有适宜的温度,同时也有很高的湿度,像片剂、胶囊剂、散剂等很容易受潮,反而会加速变质;糖浆剂在较低的温度可能会降低药物在糖浆中的溶解度,甚至会有糖分析出结晶,导致药物浓度不准,进而影响疗效。

相较于常温下保存的药品来说,需要在冷处储存的药品并不是很多,冰箱贮存药物的温度一般为,凡在高温下会变质或变形的药品如胰岛素、活菌制剂、部分滴眼剂或其他生物制品等,都可在冰箱冷藏层2至8摄氏度下保存,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1.生物制剂:未开封的胰岛素。生物制剂因活性成分容易变质、分解,所以需要置于冷处保存。

2.血液制剂:家中如果备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需要放冰箱保存。

3.一些有特殊标注的抗菌药物:头孢硫脒注射剂、头孢哌酮注射剂等。这些抗菌素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必须低温保存。

4.活菌制剂:某些微生态制剂如口服双歧杆菌制剂、三联活菌制剂等。

5.栓剂:阴道栓、肛门栓等。栓剂温度过高会出现软化不易使用,所以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应放置冰箱保存。

需要注意:冷藏和冷冻虽有一字之差,但对于药品储存却大不相同。冷藏通常指的是2至8摄氏度,冷冻一般指零下18摄氏度左右。一旦放错,药品将不能使用,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降糖药漏服后该怎么办?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多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需终身用药,患者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对自己最适合、最有效的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规律用药。血糖应保持在一个合理、平稳的波动范围。忽高忽低的血糖会增加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使病情加重。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时,应遵从医嘱,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调整。不可根据自觉症状来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血糖波动。

服用降糖药物非常讲究用药时间,不是所有的降糖药物服用时间都一样。一般来说,磺脲类、非磺脲类,餐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餐中或餐后服用;格列酮类,餐前、餐后服用均可。

漏服降糖药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或血糖居高不下。但随便补服降糖药也很容易引起低血糖。降糖药漏服到底该怎么办呢?这取决于服的是什么药和漏服的时间。如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易引起低血糖,如果漏服时间接近下一顿服药时间,不要补服;如果双胍类漏服,则想起来就要补上;如果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漏服,饭中饭后可以补上;如果是一天一次的药物漏服,中午想起来可以补,晚上则不用补,特别是睡觉前,易引起夜间低血糖。

糖尿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糖尿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糖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如年龄≥40岁、体重超重、静坐生活方式、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哺乳期不可以服用哪些药物?

哺乳期妈妈用药,事关母婴健康,须格外谨慎对待。怎样做到哺乳期安全合理用药,既能够让妈妈尽快康复,又不影响婴儿健康呢?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选择单一成分的药品,避免复合制剂。

2.应选择速释剂型,避免缓/控释剂型。

3.服药时间选择在哺乳后立即服用,延长下一次哺乳时间,最好选择婴儿长时间睡眠之前。

4.用药期间注意婴儿的身体变化,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5.哺乳期可安全使用的常用药物:抗生素中,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感冒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抗过敏药有,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

6.某些药物会通过母亲的乳汁进入到婴儿的体内,在哺乳期应禁用影响婴儿组织器官正常发育的药物。如乳母服碘剂后,27%的药物经乳汁排出被乳儿吃入体内,而抑制孩子的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影响孩子的发育和功能;吗啡类成瘾镇痛药在乳汁中的含量很高,与乳母用药量呈正比,被乳儿吃入可抑制呼吸中枢危及孩子的生命;乳母应用四环素类药,可造成乳儿四环素牙;使用异烟肼、甲丙氨酯、麦角胺后可引起乳儿中毒;乳母使用氨基比林类药,可影响乳儿的造血功能;应用磺胺类药,可使乳儿发生核黄疸;应用地西洋(安定)后,可使乳儿体重下降,高胆红素血症;乳母应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使乳儿中毒。如果因为妈妈的疾病原因急需使用时,应暂停哺乳,并定期吸出乳汁。经过药物的5至7个半衰期可以恢复哺乳。

最后提醒哺乳期患者,不要自行用药,应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优先选择可在哺乳期安全使用的药物,尽可能减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来源:光明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全用药,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中国青年